组建全省第一家土地信用合作社、成立全省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总社、在全省第一批建立农村商业银行、试行全省第一家新型农村合作养老保险……大别山革命老区河南省信阳市农村改革发展的综合试验渐入佳境。
信阳市委书记王铁说,2009年4月,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在信阳成立。两年多来,信阳市从农村的具体实际出发,大胆地改,大胆地闯,大胆地试。
改革的成果是粮食产量的提升,是农村的欣欣向荣,是农民欢畅的笑声:2010年信阳市粮食产量达到115.4亿斤,占全省粮食总产的1/10,今年夏粮又获大丰收;2010年,信阳市生产总值尽管在河南排位12名,但城乡居民存款近800亿元,名列全省第四位。今年上半年增长势头不减。
创办“土地银行”,让耕地“转”起来
河南省第一家“土地银行”——江湾村土地信用合作社诞生在光山县。“‘土地银行’与以前的‘反租倒包’有很大不同。合作社不仅是一个信息中介平台,还投入大量资金整治土地、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土地信用合作社监事长江世学介绍,“土地银行”成立后,首批就“存”地1600多亩,目前全村94.7%的土地实现了流转。
“地存上后,啥都不用管,每亩每年还能拿500元钱,农业综合直补还是自己的,家里人要在合作社干活,还可获得劳务收入。”村民褚礼营是江湾村“土地银行”揭牌成立后第一个申请“存”地的。他兴奋地说:“这样一来,我可以腾出时间专心在外搞建筑。”
“土地银行”的成立有其特殊的背景。信阳全市农村人口540万,人均耕地仅1.2亩,部分山区县人均耕地不足0.3亩。据统计,信阳市常年在外务工农民达240万人。王铁表示:“只有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实行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让种田者专心种田、务工者放心务工,才能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据介绍,截至目前,信阳市已创办“土地银行”240家,带动流转耕地40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6%,催生了一大批规模经营大户,其中流转面积千亩以上的808个,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村120个。更为可喜的是,流转土地通过整治,小田变大田,耕种面积增加了10%—13%。
发展社会化服务,让产业“强”起来
“这是意大利生产的撒肥机,这是韩国生产的油菜播种机,这是日本生产的水稻机插秧机,这是我们自己研制的平土机……”在商城县高科农机农艺合作社,理事长余家华如数家珍地介绍各种机械的用途和特点。
余家华原来是在苏州创业的农民工“老板”。试验区成立后,他下决心回到老家当“新型农民”。目前这个农机农艺合作社,拥有各类大型机械200多台套,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高智能钢构温室育秧工厂,带动2万多户农民发展超级杂交水稻。2010年该县杂交水稻最高亩产达到836.4公斤,位居全国前列。
通过典型示范和扶持,目前信阳市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211家,辐射带动农户69万户,农民打一个电话,合作社就能服务到田间地头。潢川县来龙乡兴豫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兴豫说:“有了合作社这个‘田保姆’,现在农民是‘育苗插秧不下田,收割稻麦不动镰。农忙时节成农闲,腾出时间来挣钱’。”
信阳市市长郭瑞民说,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服务体系完善了,家庭经营也能创造高效益,也能“长”出现代农业。
推行“五权”抵押,让资产“活”起来
“我们这儿只要手续上没问题,到担保中心办完担保不多久就能拿到钱。”浉河区吴家店镇聂寨村农民郭勇流转承包了2000亩经济林,一直想扩大经营规模,但资金不足成了“绊脚石”。试验区获批后,郭勇尝试着用自家的林木所有权作抵押贷款,没想到很快贷到300万元。
信阳多措并举为农村发展“造血”,出台农村物权抵押担保办法,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水域滩涂养殖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等农村“五权”确权办证,把林权、农机具等纳入抵押担保范畴,搭建金融机构与农民之间的桥梁,让农民的不动产“动”起来,实现了小钱变大钱,死钱变活钱。
平桥区委书记王继军介绍,要让农民和银行都无后顾无忧,他们由政府组建了区财政担保公司和乡镇担保中心,农民的物权证经评估和担保后,就能够到银行贷款,区里还成立了物权交易中心。目前该区仅办理“五权”抵押担保贷款就有3亿多元,盘活了农村沉睡资产。
“只有创新农村金融新体制,才能激起农民创业的热潮。”信阳市委常委、固始县委书记方波说,早在2008年8月,固始县就成立了固始天骄村镇银行,随后又成功改制成立了固始县农村合作银行。为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资金需要,固始县还推出“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贷款、行业协会与助联保贷款、“及时雨”小额信用贷款、“心连心”农户联保贷款等信贷品牌。
与之相应的是,一大批农民自己创办的“草根金融”组织应运而生。据市委农办主任姚海柱介绍,全市成立了300多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和11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各类涉农贷款5亿多元。
完善社会保障,让农民“乐”起来
“真没想到,种了一辈子地,当了一辈子的农民,老了还能像城里人一样拿着‘工资卡’,领到养老钱。”60多岁的罗山县尤店乡钓鱼台村村民郑传兵说这话时,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在信阳,像郑传兵一样每月可以领到养老金的还有42万名老人。
“农村社会保障是农民最关心的事,也是信阳推进农村改革的‘重头戏’。”信阳市市长郭瑞民说,“我们突出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两个重点,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目的就是让群众充分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2009年5月,罗山县在全国进行新农保试点之前就探索推行了新农保政策。罗山县委书记郑志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个人交3760元,3年就领回本金,还能一直享受养老保险,对老百姓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实惠。现在全县参保率超过98%。”如今,信阳市浉河、罗山、平桥、潢川、商城、新县6县区和6个管理区已实现了新农保全覆盖,受惠人口占农村总人口一半以上。
在确保农民病有所医方面,信阳市也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平桥区为全区246个行政村统一建成了标准化卫生室,为每个村卫生室增加补助4.5万元的建设费和设备费,还组织756名村医到郑州大学一附院免费培训3个月。借鉴这一经验,信阳市在建立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全面启动了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2807个,培训村医3000多人次。
引导加服务,让基层“干”起来
信阳农村改革能顺利推进并取得成效,关键是各级党委、政府把握了“两尊重一维护”这个基本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意志意愿,充分尊重和发挥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信阳市长郭瑞民如是说。
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获批后,信阳在市两会上进行“总动员”。会议一结束,光山县江湾村土地信用合作社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建工作,在村“两委”的支持下,一个月后,土地信用合作社挂牌。
信阳市委副书记王道云告诉记者,在市委常委会上,原本经过相关部门八方调研筹备,且已打印好准备下发的试验区补充细则未被通过,原因是大家觉得“探索也就意味着‘摸着石头过河’,如果要求得太过具体,会束缚了农民手脚”。
“在探索过程中,政府只是引导而不是领导,是服务而不是推动,是支持而不是定目标、下任务。一切都是为了确保农民利益,让他们的笑声更欢畅。”信阳市委书记王铁说。在“试验区”的历史机遇下,信阳建设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893个;吸引9582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人才回流农村返乡;明确726名领导干部到示范村担任名誉村长,选派317名优秀党员干部到“双薄弱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担负起农村改革发展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