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7月18日电(记者 陈刚)作物越冬期遭遇低温、秋冬春持续干旱、城市化进程加速耕地减少……面对众多不利因素,工业大省江苏始终保持着粮食大省的地位。2010年,江苏以占全国3.9%的耕地,生产出了占全国6.1%的粮食。而据农情系统统计,今年江苏夏粮总产达223.6亿斤,比上年增长2.6亿斤,实现连续8年增产。
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是江苏上下扎实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以精确抗旱、精细管理、高产增效抗击罕见旱情、夺取夏粮丰收的不懈努力。
精确抗旱大旱之年无大灾
2010年12月,连云港市东海县,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每隔三天都会从全县9个取土点取回土壤样本。在实验室里,这些土壤样本经过6个小时的干燥后,再称重、计算等系列过程,就形成一组精确的数据。
时值江苏淮北旱情肆虐,多地气象干旱达到60年一遇。这些精确的数据是判断各地受旱程度,精准调度抗旱用水的依据。与此同时,各乡镇组织抗旱保苗工作队带领群众抗旱,并集中全部农技力量开展分类指导。
在抗旱的关键时期,江苏省加强督导,对受旱严重的10个县市区,各派驻一个抗旱工作指导组,直至旱情解除。各级农业部门第一时间调度核实旱情,全力抗旱保苗。全省累计下派抗旱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12613人次,返青拔节水浇灌面积1545万亩,基本做到了应浇尽浇。
过硬的水利基础设施和科学调水为保障抗旱水源提供了保障。从去年11月起,江苏江水北调沿线各梯级泵站持续开机运行,累计翻水达170.7亿立方米,相当于5.4个洪泽湖的正常可用水量,有效缓解了旱情,实现了大旱之年无大灾。
精细管理提高单产不放松
在抗旱工作卓有成效的基础上,江苏各级充分发挥了田间管理措施的稳产增产作用,提高单产的努力一直没有放松。今年,在众多不利因素面前,江苏小麦单产322.1公斤,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苗情恢复和浇水一样重要。我们要做的就是分类指导,及时促进苗情转化。”宿迁市泗洪县农技中心主任俞文伟说,从大年初二起,他就和同事们一起分头深入田间调查苗情,并针对苗情制定管理意见。
今年夏粮生产过程中,江苏省农委先后下发《春季田管意见》和《淮北地区小麦抗旱促春管及改补种技术方案》,并7次下派督查组落实田管措施。全省春季平衡肥施用面积达1250万亩,较去年增加400多万亩。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江苏省创造了几个年度之最。以赤霉病、蚜虫为主的穗期病虫防治4314.7万亩次,所有小麦普防一次以上,赤霉病是近年来最轻的一年。同时开展穗期“一喷三防”1800多万亩,比去年增加600万亩,是近几年力度最大的一年。
各项政策扶持措施补助到位是稳定夏粮面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保证。今年,江苏夏粮农业、水利抗灾资金总量达12.9亿元,数额为历年最多。全省夏粮面积3540.9万亩,比去年增加30.3万亩。
高产创建示范带动攀新高
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决定江苏粮食生产需向土地要效益。江苏省通过开展“万亩示范片”创建行动,有效带动了大面积平衡增产,为夏粮“八连增”添油加柴。
江苏省农委统计,今年夏熟小麦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共有117个,比上年增加25个,规模进一步扩大。据各地实收测产,这些示范片平均单产达516公斤/亩,比上年增加了8公斤,单产最高达670.1公斤/亩,再次刷新全省“万亩示范片”单产记录。
统计显示,江苏省对小麦“万亩示范片”累计下派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2960人次,累计培训农民40余万人次,印发技术明白纸186万余份。同时,江苏省市县各级均制定了“万亩示范片”考核评优办法,通过科学考核,有效调动广大农技人员、基层干群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