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居民从未建堤防的另一段——西瓜洲段一座倾斜了近45度的居民楼下走过。2010年7月,昌江洪水来袭时房屋被冲坏(7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于佳欣摄
一边喊“缺钱建大坝”一边“砸钱搞亮化”!
“原来一个民工每天工资不到20元。现在少了80元找不到人!”景德镇市水务局负责人说,由于人工成本提高,加上钢铁、水泥等材料价格上涨,工程建设资金突破了原概算投资。另外,因补偿标准太低,也导致沿河地区拆迁难,拖延了工期。
但当地一些干部群众认为,有关部门的解释明显是推卸责任。
针对补偿标准问题,景德镇市房管局工作人员说,到2005年,景德镇的商品住房均价每平方米只有1000元,拆迁沿线地区的商品住房价每平方米才800元,而2003年防洪工程拆迁补助标准就达到每平方米500元,并不算低。
当地一些市民坦言,防洪大堤成为“半拉子工程”,根子在于地方政府有钱做城市“形象工程”,却置群众的安危于不顾。
记者在昌江边看到,已建防洪堤是景德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从中渡口到昌江大桥段的堤坝,坝体斜面是大片造型优美的绿色草坪和整齐的树木,大理石砌的堤坝路面,堤坝上观景台布设均匀。一根根三四米高的彩瓷灯柱,沿着河堤一排排布置,鲜亮夺目。站在大堤上眺望,还可以看到对岸防洪堤上长约500米的瓷板画,景色壮观。
“修堤的钱被花到亭台楼阁、观景台、绿化亮化等景观工程中,造成后期资金缺乏,拖延工期。这才是问题的实质。”当地一位干部气愤地说。
对此,景德镇市水务局副局长向心丹辩解说,水务部门没有参与大堤绿化亮化和观景台等工程建设。他说,城防大堤景观改造等项目内容,都是由建设部门搞的。
但记者发现,已建成的部分堤防彩瓷灯柱下端,清晰印有“景德镇市水务局置”字样。记者现场测算,每隔三四十米,就有一根彩瓷灯柱。两岸近10公里堤防,就树立了彩瓷灯柱约200根。
江西省一位水利专家告诉记者,水利防洪大堤建设主要是围绕防洪堤、挡水墙等主体展开,附属建设不包括堤防的绿化亮化、观景台等形象化内容。
景德镇市建设局有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证实,2009年,市建设局才介入大堤绿地的补种补齐等管护工作,之前城防大堤的绿化亮化、观景台等,都是由市水务局从项目上出资建设。“建设局只负责大堤附属景观工程中极少部分的建设。其中一个最大花费是用100万元建了6个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