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知青当年误闯黑瞎子岛 当地渔民真见过黑瞎子
杭州知青沈正悌
黑瞎子岛上的中俄界碑
杭州知青当年误闯黑瞎子岛
当地渔民称黑瞎子岛上真有黑瞎子
600年前,明朝就在黑瞎子岛设了驿站
沈正悌,杭州人,却操着一口标准的东北腔。
1969年3月6日,1000多名杭州知识青年踏上北上列车,前往黑龙江省的同江、抚远下乡,沈正悌和其中100多名知青便来到抚远。那一年,他22岁。
杭州的知青们,大多被分配到农村,而沈正悌则被分配到当时的水产系统。一个杭州高级中学毕业生,从此成了游走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边的打鱼人。
打鱼探路,杭州知青阴差阳错上了黑瞎子岛
“因为打鱼,所以几乎每天都要沿江而下,黑瞎子岛,那是必经之途。”沈正悌说。
当时正值中苏关系紧张,特别是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使两国边界争端升级为直接的武装冲突,抚远县战备空气非常紧张,知青们经常要进行军事训练。
“那个时候,黑瞎子岛早已被苏联占领,实行军事管理,岛上设着不少大架子(瞭望塔),江面上还有炮艇在巡逻,经常有渔民被他们抓到对岸去。”沈正悌说,渔民想登上黑瞎子岛基本不可能。
但有一次,沈正悌阴差阳错登上了黑瞎子岛。
记不清是哪一年了,当时沈正悌正和几个渔民驾驶一艘拖船从乌苏镇回来,正值枯水期,抚远水道(分隔黑瞎子岛和抚远县的水道)水位极低,这就需要渔民下去“探路”,以免船只触礁。
“那时你人得下去,趟着江水走,把水深的地方探到,然后指挥船只往水深的地方走。”沈正悌说,那天,探路的任务落到了他的头上。
他从船头爬着下水,淌着水往前走,脚底小心翼翼地探着江水的深浅。
“走着走着,我发现自己上了岸了,抬头一看,是黑瞎子岛。”沈正悌说,原来他当时所处的位置刚好是在岛的一个夹角处,正是前苏联瞭望塔的视线盲区,侥幸没被发现。
“当时的岛上,一片荒凉,我也不敢多呆,稍微转了一圈,就回来了。”他说。
上个世纪80年代,在抚远插队的杭州知青大多选择回杭,但沈正悌留了下来,从水产系统工作了13年后,又到了航运系统,最后在抚远县人大工作,任抚远县人大副主任,直至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