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大姐杨春花和她丈夫马存德
浙江在线8月2日报道(特派记者陈雪晔) “住进了楼房,周围环境变好了,冬天再也不用自己拉煤取暖了……”家住乌鲁木齐市黑甲山小区的回族大姐杨春花一家,围坐在宽敞明亮的客厅沙发上,个个脸上洋溢着笑意。和杨大姐家一样,现在已有千余户棚户区改造居民搬进了和谐小区。
黑甲山片区位于新疆城乡接合部,下辖7个社区,是一个流动人口聚集的多民族聚居区。过去,由于基础设施薄弱,自建房屋多,流动人员频繁,片区卫生和治安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也是乌鲁木齐正在着力改造的重点棚户区之一。
如今的黑甲山片区环境有了很大改观。过去破旧、零乱的土平房现在大多已被外观整齐的安置楼房替代,巷道里随处可见的露天垃圾不见了,路面得到拓宽、硬化,辖区空地种上了花草、树木,还配备了健身器材。黑甲山片区的居民们称赞,现在片区环境变美了,治安好转了,百姓幸福指数得到提高。
据黑甲山片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梁震介绍,黑甲山大部分区域原属大湾乡撤村建居和棚户区改造区,居住着多个民族。辖区共有1.9万户4.6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1万人,占总人数的45%;流动人口2.8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60%。流动人口密集,人员构成复杂,社会矛盾突出,管理难度大。
“铺了柏油路,改造了供排水、供暖、供气管网,棚户区改造……”说起黑甲山的巨变,在这里生活了近四十年的杨春花如数家珍。
据了解,乌鲁木齐市对黑甲山片区棚户区改造以不同社区社情特点出发,分别从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棚户区拆迁改造、解决“三合一”场所隐患、帮助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为安置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活动等方面加强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经过两年多的时间改善了“城中村”居住环境,加强了社区建设,丰富了社区文化,彻底改变居住环境和社会环境。
黑甲山片区私搭乱建的建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道路、园林。吃水靠挑、取暖自己烧、入学难、看病难、出行难、垃圾没人管,都已经成为历史。环境干净了,路灯亮了,天然气通了,黑甲山居民的日子越过越幸福。
记者还看到,在辖区内有些住户因工作忙无法照顾家中老人和孩子,黑甲山片区成立了一个托老站和一所片区儿童活动中心,由管委会提供资金、场地,专门组织人员照顾需要托养的老人和无人照看的儿童。白天孩子们聚在一起自由玩耍,一派安定祥和的景象。
黑甲山片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梁震告诉我们,棚户区的改造和推进,和谐稳定社区的建设使得黑甲山片区的楼市均价从2009年的3800元/平方米,上涨到现在的5500~6000/平方米。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
外观整齐的安置楼房
黑甲山片区托老站专门组织人员照顾需要托养的老人
热情奔放的维族孩子看到记者团的到来,给我们唱起了欢快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