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场占地200万亩以上、耗水5.6亿吨,虽经多次整治,开工却越来越多,高烧不退
文/彭真怀(北京大学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
高尔夫运动从1984年进入广东中山,至今已有27个年头。这个起源于苏格兰牧羊人的竞技游戏,一进入中国似乎就姓“高”。比如:高耗地、高耗水、高投入、高税收、高消费和高回报等。其中最让人痛心的高耗地和高耗水。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有600多个已建高尔夫球场。按一个18洞球场正常占地1200亩计算,共占用土地28万亩。而问题不止于此,很多高尔夫球场实际占地都在3000亩以上,个别球场甚至高达上万亩。有一种说法是高尔夫球场占地已经达到200万亩。
最严重的是对水资源令人震惊的消耗。通常标准,一个占地1200亩的18洞高尔夫球场,主要由树林、草坪、湖泊、河流和沙坑组成,其中80%(960亩)以上是草坪。草坪每天需要维护。在降雨充足地区每天需要灌溉水1200吨,在缺水干旱地区每天需要灌溉水4000吨。
按照两者之间平均值每天2600吨计算,这600个高尔夫球场每天耗水156万吨,每年耗水大约在5.6亿吨。即使扣除北方冬季因素,每年耗水量也不会低于4亿吨。
以严重缺水的京津冀地区为例,拥有近100个高尔夫球场,每天耗水量大约为40万吨。一年下来,耗水量在1亿~1.4亿吨之间,相当于南水北调中线调京总量的1/10。而且,有的高尔夫球场为了奢华和档次,全部采用进口草坪,耗水更大;有的高尔夫球场建在饮用水水源地;有的球场占用的河道威胁到防洪安全。
高尔夫球场草坪的养护,要使用化肥农药。这些化肥农药从球场渗透到地下,可能污染地下水,造成球场周边土壤板结和环境危害。
据笔者了解,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不回避高尔夫球场与用水、土壤和环境的关系。上世纪70年代,美国加州大旱,高尔夫球场就因用水过多遭到指责,后来又因球场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鸟类和鱼类中毒而受到抨击。
有人称,中国高尔夫运动正在大众化。但中国高尔夫球场的消费常识是,打一场高尔夫球通常花费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美国只需要5~8美元,也即32元~52元人民币)。
现在,一个疑问是,为什么不少地方会如此乱建高尔夫球场?按规定,1000亩以上用地必须经国务院批准。国土资源部出面澄清,从未接到过任何高尔夫球场的用地申报材料。那么,这些土地从何而来?
有人极端地指出,几乎所有的高尔夫球场都没有经过审批。在笔者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不经过某种名义的审批,占用大量土地甚至包括耕地、林地的高尔夫球场何至于酿成今日滥建之势?
这些年,笔者在各地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越权审批,把建高尔夫球场作为投资环境的名片,有的用1000多亩地建所谓球场自用高档别墅,以此拉动高档商品房价格;个别部门甚至公然违反禁令,以乡村体育公园、小球训练(运动)中心等名义大建高尔夫球场。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普遍存在未报即占、先租后占和边报边占的情形。
正因为如此,2004年初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国办发(2004)1号)。2006年底,高尔夫球场被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列入《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国土资发(2006)296号)。今年6月下旬,国家发改委、监察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等11部委再次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国高尔夫球场综合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发改社会[2011]741号)。这份标明“特急”的文件要求,各地必须在6月底前把所有球场名单及违规球场清理整治情况上报国家发改委。
有必要严肃思考的是,在2004年国务院禁令下发时,全国有高尔夫球场170个。但到今年5月份,这一数字增加到600多个。这意味着,至少有430个球场是国务院禁令下发后所建。这个过程表明,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基本无视国务院禁令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当然,高尔夫球已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这一点是要正视的。相信参与高尔夫球运动的人会不断增加,问题是高尔夫球场不能滥建、不能失控。
现在,令人担心的是,这次声势浩大的整治同时提出,“对违法违规行为已经完全纠正、整治措施全部落实到位的高尔夫球场”,可由参与整治的某些部委“重新办理合法手续”。因此不敢确定,11个部委联合整治会有多大效果,会不会还像过去的各类整治一样,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会不会无果而终,只是重新来一次审批权力分配?我们期待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能用实际行动给出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