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宜六中全貌(资料图片)
网媒记者在分宜六中采访(中国江苏网记者 王高峰 摄)
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国江苏网记者 王高峰 摄)
2010年9月1日,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建,一座现代化全封闭寄宿制学校——分宜六中正式开学。当年,分宜县13个农村中学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的4000余名学生全部入读该校,至此,分宜县“初中进城”工程成功实施。2011年8月5日上午,第八届全国网络媒体江西行采访团慕名来到该校采访,校长吴华安介绍了学校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分宜六中是分宜县投资1.2亿元、在全省率先实行“初中进城”工程的重点学校。按照最初的设想,该校的建成,将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使农村孩子享受到了城里学生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
听完吴华安介绍“初中进城”工程,记者心中不免产生几个疑问。农村初中倚村镇而建,自然有着地理上的优势,把所有初中学生都集中到城里上学,可行吗?靠什么吸引家长和学生“舍近求远”呢?“初中进城”之后的教学质量又如何呢?
记者心中的这些疑问,在吴华安看来,都不是问题。
据吴华安介绍,2009年,分宜县政协曾就农村初中学生集中到县城就读专门做了一份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当时分宜初中教育面临严峻的形势:农村教育资源分散、教师结构不合理、城乡教育不均衡。农村初中学校班级人数严重偏少,而家境稍好一些的学生都想方设法到城里去上学,导致县城学校生源猛增,师资、教学设施等严重不足。这些都影响和制约了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
也就在这一年,分宜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在江西全省率先启动了“初中进城工程”,确立了“到2010年末,基本实现农村中学向县城集中、农村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教学点向大村委集中”的思路,推进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大调整。
2010年9月1日,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建,一所崭新的学校矗立起来。封闭式管理、免费住宿、专车接送……,城里孩子不一定能享受到的丰厚条件,农村娃在这里都可以享受。同时,为了打消家长和学生的顾虑,当地政府还要求,农村初中学校只要有一名学生在,就要开班上课。在教师招聘方面,分宜六中还具有优先挑选权。吴华安感言,这些也许是为什么开学第一年,分宜全县13个农村初中4000余名学生全部入读分宜六中的原因所在。
吴华安坦言,学校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机构,还承担了社会和家庭的一部分负担。该校30%的学生的父母双方在外打工,学校的压力可想而知。为此,该校实行封闭式寄宿制管理,每天都有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及班主任24小时值班,生活老师全天候陪护,对于节假日不回家的学生,该校还开设了各种特色辅导班,安排专门老师进行辅导,全方位构筑学生学习生活住宿安全。
“初中进城”是否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教学组织形式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看最终的教育质量。“初中进城”之后的教学质量又如何呢?
吴华安给我们描述了一个这样的场景:在素质养成方面,当年的农村娃已经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任课教师,碰到学校的教职员工都会主动打招呼,他们也养成了良好的文明习惯,班级卫生包干区打扫得干干净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也有了长足进步。
在学习成绩方面,据分宜县提供的资料显示,建校一年来,有7人进入新余市前100名(县局下达指标2人,超额完成5人),占全县1/4;去年全县农村中学仅1人进入全市前100名,占全县1/29;英语、政治、地理三科全县第一;上重点高中统招线129人,占全县录取人数的33.5%;去年全县农村中学上重点高中统招线61人,占全县录取人数的19.3%,今年高出14个百分点;录取重点高中总人数260人(统招生128+均衡生132),占全县统招人数的43%;去年全县农村中学录取重点高中总人数127人(统招生61+均衡生66),占全县统招人数的28%,今年高出去年15个百分点。
分宜“初中进城”工程的成功实施,也吸引了大批的“取经者”。吴华安自豪地说,整个暑假期间,他几乎每两天就要接待一批考察团。
据悉,这项工程将很快向江西全省推广。(中国江苏网特派记者 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