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更是名副其实的“贵族运动”,奢侈的消费价格,只有极少数人群能承受。固然今天的高尔夫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运动涵义,被赋予了更多商务交流的内容。但与数万老百姓失地、整村人缺水、几百年的生态遭到破坏的代价相比,这个为了少数人的安逸享乐而发展起来的的商业行为,在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呈现如此“燎原之势”,难道值得称道吗?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高尔夫球场项目需办理立项、规划、用地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多个建设审批手续。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批准和大力支持,项目不可能上马。
但现实的情况如何呢?
奇怪的是,尽管各种文件一而再、再而三地明令禁止再建高尔夫球场,而这些球场却仍然能在制定禁止文件者的眼前明目张胆、堂而皇之地大兴土木。难道各级监管者也犯了集体“临时性即意失明”了?
是谁在玩高尔夫球?抑或更确切地说,高尔夫球玩了谁?!(新闻观察员 温源)
背景链接——
监管缺失是主因
董黎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高尔夫球场建设屡禁不止,执行不力和监管缺失两方面的原因都存在。从立项开始,开发商和当地一些部门不惜以各种名义掩人耳目。毕竟,球场的建设能给当地带来不小的经济利益。
不能只停留在行政处罚
邹晓云(国土资源部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国土资源部之前也对一些违法违规的高尔夫球场建设案件进行过处理,但只停留在行政处罚上。对违规新建的高尔夫球场,牵涉到的地方官员和开发商,不能只做经济处罚了事。(谢育晶 整理)
高尔夫球场的另一面
来自香港、日本和泰国的调查资料表明,为建开阔的球场地,需要铲掉大量的野草、灌木和树木,破坏原有生态。为保养球场草皮,需要使用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而这些药物往往有致癌、致畸和环境激素的作用,且残留时间长,会引起球场本身和周边地区的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在使用这些除草剂和农药的地方,发现了青蛙变异等现象。 (周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