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五六万元,上了四年学,到头来找工作还要拼爹。”黄艳宁的话,透着浓浓的辛酸与无奈。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西柳村贫困农户黄家三姐弟,三种不同的人生路,是我国农村寒门子弟向上攀爬以期改变命运的剪影。面对资源不均衡,竞争不公平,他们的向上之路走得真不容易。
黄柯柯的求学历程
崎岖而幸运
黄柯柯是北京大学中文系2008级本科生。这个瘦小文静的姑娘的家里有5亩地,每年只能带来两千来元的纯收入。
黄柯柯在西柳村读小学,接着去镇上念初中,中考分数达到了西安市几所著名高中的录取分数线,然而,高昂的择校费注定她与那些“超级中学”无缘。偶然的机遇西安市省重点西光中学的招生老师,两次找到她,让她免费入读和复读,终于在2008年,黄柯柯“裸分”考上北大。
黄艳宁的求职历程
辛酸也曲折
黄柯柯的姐姐和弟弟就没那么幸运了。姐姐黄艳宁,勤奋苦学,2004年考入宝鸡文理学院应用数学专业。毕业后回家待业,结婚3年,工作依旧没有着落。经过无数次失败后,今年7月,黄艳宁成了一所高中的数学老师。“越小的地方越是有一层牢牢的关系网,像我们这样没什么背景的,能找到这份工作,已经是万幸了。”最让她过意不去的是,年老的父亲还为自己的工作操了不少心。“花了五六万元,上了四年学,到头来找工作还要拼爹。”
黄磊的弃学历程
艰难又辛苦
黄磊,黄家唯一的男孩子,高二那年由于和老师闹矛盾退学。黄柯柯多次建议父亲,劝说弟弟重拾学业,但“经过姐姐的事,爸爸对大学生的出路失望透顶了,他觉得即便弟弟读一个二本学校,毕业也还是找不到工作,还不如让他早点挣钱。”
繁重的工作,微薄的工资。退学后,黄磊进入技校,后来到西安一家缝纫机厂打工,每天工作12个小时,月工资1200元。现在,黄磊出现在工地上,跟他的父亲并肩工作。
读书改变命运,曾经是农村寒门子弟坚守的信条,如今,这一信条正受到很大的挑战与质疑。学费贵、就业难,“读书无用论”又开始在不少农村抬头。
专家:缓解就业难是关键 尽快改变教育资源不均
华中师范大学减贫与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陆汉文认为,缓解就业难才是破除"读书无用论"的关键所在。
缓解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在缓解农村寒门子弟就业难方面大有潜力可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廉思建议国家加大扶持。
陆汉文建议尽快改变教育资源城乡不均衡发展,不同院校不均衡发展的现状,让每个孩子、每所学校都能平等竞争。"只有这样,‘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才能缓解,农村寒门子弟读书改变命运的通道才会更通畅。"
陆汉文认为,必须尽快改变以城市和权力为轴心分配资源的现状,通过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等,最终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只有这样,向上流通渠道才能畅通,寒门才能出更多的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