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近期破获的特大“地沟油”案件,揭开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黑色产业链,案件令人惊心,暴露出来的食用油监管机制的种种问题则令人揪心。
地沟油问题被揭露出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为此出台《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但通过破获的案件人们惊讶地发现,生产“地沟油”的黑窝点披着正规工厂的外衣,并实现机械化规模生产,销售渠道更具隐蔽性,足见地沟油黑色经济链正越来越猖獗。
“地沟油”制售从小作坊到大工厂的“产业升级”,反衬出监管机制和措施的缺失。在警方侦破的这起“地沟油”案件中,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都没有看到监管部门的身影。这样的监管缺失,加大了社会关于食用油安全的忧虑。
“地沟油”猖獗暴露出属地监管的弊端。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按属地监管,跨地区监管在不少地方基本变成谁都不管。一旦“地沟油”产业链把不同环节放到不同区域,如从四川、浙江等地收购粗炼油,到山东等地进行深加工,销售到河南等地,“自扫门前雪”的监管就失去作用。
打击“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杜绝“地沟油”毒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各级监管部门的职责。公安机关近来破获这次特大案件足以表明,不管调查难度多大,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多强,只要顺应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呼声,找准工作努力方向,打击“地沟油”犯罪总会找到好办法。
建立一个各部门共管的网络,显得相当迫切。各职能部门如能资源共享,群策群力,对涉嫌制售“地沟油”的线索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同时充分调动社会群众积极性,设立专门的举报投诉平台,方便群众提供线索,打击地沟油的行动必将取得更为突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