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刚刚满月的婴儿经历了一场噩梦,这噩梦也笼罩着公众。
8月19日,他在深圳出生。仅仅两天后,就因为腹胀进入深圳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在一段后来被转发了接近5万次的微博视频链接里,一个穿着红色衬衫的电视台女主持人叙述着这个孩子的故事:
“(他)被深圳市儿童医院照了十几次X光,做了100多项检查,甚至要花十多万元来做手术。婴儿的家人不得已抱着孩子到广州看病,结果,只花了8毛钱就看好了。”
这条微博点燃了人们的愤怒。一个浙江女孩直呼:“恐怖!黑心!”也有深圳人叹息:“现在的医生只知道要钱,别的什么都不要。”一家公司的总经理甚至愤怒地呼吁:“人肉这个丧良心的医生!砸掉不良医生的饭碗!”
可是,事情并没有在愤怒声中画上句点。
9月12日,中秋节早上,新闻报道中已被8毛钱治愈的小婴儿再次入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接诊医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起,当时小孩肚子胀得厉害,鼓鼓的,连腹膜经脉都凸现出来了,“当时孩子表现的症状确实比较严重,而且还影响到呼吸不畅。”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一直在网络上关注着这件事的进展。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廖新波指出,人们在“被一些媒体道德绑架”。他质疑道,在面对医疗纠纷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不能以事论事,然后再去挖根源呢?”
但这显然并不是一场“愈辩愈明”的讨论,人们发现,在这起“8毛门”风波中,“病人、医院、公众,没有谁从中获利,每一方都是输家。”香港医务行政学院理事、中国医院协会学术委员庄一强则认为:“归根结底,这是社会对医疗不满意的结果,更是这个社会彼此不信任的结果。”
新闻走在了医院给出调查结果之前
婴儿的父亲陈刚是一名牙医,在深圳经营着一家牙科诊所。这个戴着无框眼镜的年轻人最初或许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刚刚出生,就已经面临巨大的威胁。
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出生仅仅两天后,由于腹胀,婴儿转入了深圳市儿童医院。
主治医生李苏伊还记得,自己在8月21日临近下班的时候见到了这个小患者,那时孩子的肚子很胀,“觉得挺严重的”。李苏伊决定为婴儿做一个钡灌肠检查。根据院方解释,除了两次X光检查外,造影过程中,也需要动态观察造影剂的变化,因此“最后出了十几张X光片”。
检查过后,李苏伊认为小病人可能患有“先天性巨结肠”,建议尽快为他动手术。按照陈刚的理解,这意味着刚刚出生的儿子很有可能要经历3次手术:结肠造瘘,在肚子上开个口,让大便从肚子上出来;6个月之后再做关瘘手术;然后再从肚子里面切3刀。
一个曾经采访过陈刚的记者很清楚地记得,这位“学过医的爸爸”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整个治疗过程会超过6个月,住院、手术、营养的费用加在一起,肯定超过10万元。”
但深圳市儿童医院办公室副主任钟伟梅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却十分笃定,“10万元”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两次手术共需两万元左右”。钟伟梅称,这是医院在查过过去所有病例后得出的结论。
倾向于保守治疗的陈刚并没有接受来自深圳儿童医院的意见。8月25日,他带着儿子前往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有记者根据陈刚的叙述还原道:“广州的医生看了陈先生带去的深圳方面的检查和诊断,摸了摸孩子的肚子,听了听孩子的呼吸,认为症状不重,不必急于治疗,可以多观察。虽然不能排除是先天性巨结肠的可能,但现在下结论还太早。”
广州医生开出了8毛钱的石蜡油,也正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开塞露”。对于陈刚一家来说,希望已经出现了,在仅仅用了一次石蜡油后,孩子就可以排便,“身体一天天成长”。
“没有做手术,没有做什么治疗,在广州那边只给我开了8毛钱的药。”陈刚激动地对着电视镜头比出“8”这个数字。
像所有担心被过度治疗的病人一样,陈刚一家安下了心。随后,他们决定去深圳市儿童医院“讨说法”。
新闻走在了医院给出调查结果之前。关于此事的报道成了人们生活中议论的焦点。看起来,一切似乎都再清楚不过了,“一个医生收一个病人,要得到好多奖金,可能得到100块钱奖金。要是做一个手术,可能10%的给他们提成。”小病人的爷爷在镜头前面气愤地说。
一个微博粉丝超过千万的女演员不由得发问:“我现在自个儿学点医还来得及吗?”媒体评论员探讨着现在的医院究竟“是技术差还是良心差”,直斥“伪专家们的技术及道德”把问题搞复杂。一句话,病人要想痊愈,最好还是“祷告8角钱就能治病的好运气”。
《人民日报》也刊登了题为“10万元为什么败给了8毛钱”的评论文章,探讨一个在这个时代并不新鲜的话题:“过度医疗猛于虎。它虽然肥了医生、肥了医院,却浪费了医疗资源,加重了患者负担,也败坏了医生形象。最终,加剧了医患矛盾,使患者对医生失去了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