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丰收的粮食颗粒归仓,这是很多人心中美好的秋收画面。但记者在黑龙江省海伦市部分农村采访时看到,对散落在田间地头、俯身可拾的一粒粒大豆,农民却不屑一顾,“大手大脚”的浪费让人心疼。
在海伦市乐业乡青山村,正赶上当地一位农民收获大豆,记者沿着垄沟走向这名农民时,看到地头、垄台上散落着一粒粒大豆,而这名农民却视而不见,继续割秧。
记者:“老乡,今年收成咋样?”
农民:“好。去年1垧(1垧等于15亩)地4000斤出头,今年能打5000斤。”
记者:“地上咋掉了这么多豆子?”
农民:“收割机走到地头,收获的豆子容易洒出来。收割机收不到的用镰刀割,豆荚免不了炸开。”
记者:“这一亩地得掉多少豆子啊?”
农民:“没多少,几斤吧。”
记者:“那扔了多可惜,咋没人捡?”
农民(大笑):“谁稀罕捡这个?现在出去打工一天100多块,捡这点豆子值几个钱。”
在相邻的地块,记者每走几步,就能看到散落的豆子。按照海伦市粮食局提供的数据,今年全市大豆种植面积103万亩,即使每亩地损耗1斤豆,累计起来也不是小数目。黑龙江省今年共播种5100多万亩大豆,如果每亩损耗1斤,数量更是惊人。
我国历来重视粮食安全。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在生产、流通、加工等领域扶持“三农”。但随着外出务工工资提升和种粮比较效益下滑,一些农民的“心思”已不完全在土地上,对土地“不亲”,对粮食没有“粒粒皆辛苦”的感情。
虽然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仍然薄弱,粮食供需仍处于紧平衡阶段,仍有不确定性风险。确保粮食安全不能只靠生产,在流通、消费等领域仍有潜力可挖。以粮食浪费为例,不能只算经济账,更应算政治账、社会效益账。
无论是农民还是市民,对粮食浪费问题都应引起足够重视。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如果每人每年节约1斤粮,每亩耕地又能少浪费1斤粮,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请珍惜和节约每一粒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