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公园满目苍翠,空调公交车冬暖夏凉,超市式菜场干净整洁……美丽的常州让人心情舒畅;
失地农民拿到“退休金”,困难家庭住上“新公房”……温暖的常州让人心里踏实;
住哪都能上好学校,出门步行几分钟就能享受社区医疗服务……亲切的常州让人心生感动。
常州,将公共服务的阳光,播撒到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张友和的“家”
中华恐龙园、奥体中心、常州规划馆、博物馆、瞿秋白纪念馆、人民公园、天宁寺、文笔塔、东坡公园……说起这些好去处,家住长江公寓的张友和如数家珍。从哈尔滨气象局退休后,他来到常州定居,每到节假日,他就带上孙辈们,坐上公交车,一个点一个点地去看、去讲、去品。
“工作几十年,我也去过不少地方,但像常州这么好的公交车,那可真是没得挑!B12、29、301、215……家门口就有车站,出门那叫一个方便!老年人、孩子们还给打折,政府为老百姓考虑得真是周到!”
地地道道的东北人,为何举家搬迁到这里来呢?67岁的张友和笑了:“常州这地方好啊,城市干净整洁,市民素质很高,社会风气也正,住在这儿,心里踏实!家里那俩姑娘都在这里成家立业了,我这一家子啊,是要扎根常州啦!”
张友和的踏实,来自常州的均等化公共服务机制。5年来,常州紧紧抓住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投入160多亿元财政资金,全力推进各项民生工程,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广大群众,让城乡百姓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公交优先:常州投入公交发展资金40多亿元,建成“十字加环”快速公交骨架网络。5年来,票价补贴资金超过10亿元。公交专用道纵贯各大主干道,方便舒适、快捷安全的BRT,行驶在专用道上……市民公交出行率由9%猛增到26%。
菜市场改造:常州通过内部提升、原址改造、搬迁移建等方式,用3年时间对全市103个菜市场实施分类分期改造,推动全市菜市场全面升级,成功实现了环境商场化、设施人性化、食品安全化、价格大众化……市民出门,500米就能到达一个中小型菜市场,1000米就能到达一家大型菜市场。
公厕免费:针对过去公厕普遍存在的数量少、布局散、标准低、设施简、卫生差、不方便等情况,常州启动实施公共厕所“优化布局、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市改建新建公厕1000多座。如今,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出现因为内急而尴尬的情况。
曾铁成的“腿”
“真没想到,我这条几次要锯掉的腿,竟然在社区医院看好了!”73岁的新北区薛家镇农民曾铁成,说起这事就激动不已。
曾铁成患严重糖尿病14年了,10年前开始出现并发症,右脚常年溃烂,一只眼睛也失明了。为了治病,他先后8次到外地3家大医院住院,花掉的医疗费超过22万元,可换来的却是“必须截肢”的诊断。
“这脚烂了5年,最后从脚底到脚背都烂穿了,化脓、发炎,成天流血水,那个痛啊,我整整一个星期吃不下一口饭、睡不上一晚好觉。”病痛的折磨,让曾铁成痛不欲生。
“家人把我送进薛家医院的时候,我想,那么多大医院都看不好,一个社区医疗点能顶什么用?”抱着“好就好、不好就走”的态度,曾铁成住进了家门口的社区医院。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让曾铁成又惊又喜。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他的病情一点点减轻、好转,28天后,他像健康人一样走出了社区医院的大门。更让他感动的是,由政府出资补贴73.81%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为他报销了大部分看病费用。“我参加农村医保才缴了55元,就拿到了5000多元的医疗补偿!花了22万都没看好的疑难病症,这次才2000元就看好了!政府是真为咱们老百姓着想啊!”
常州建立了包括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种形式的医疗保障体系,将城镇老年居民、未成年居民、城镇非从业人员和在常高校学生,全部纳入医保范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已达100%,实现了城乡医保全覆盖。
近年来,还建立健全了卫生保障机制,形成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城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市民出门5分钟,就能享受社区医疗服务。优化调整“三级医院”布局,力推卫生服务均等化,市民出行10分钟就能进入大医院,形成“小病到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线路图”。
陆雅明的“房”
“要不是有政府的廉租房政策,我们一家做梦也不敢想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42岁的陆雅明,家住清潭新村123幢,两室一厅的新居,每月只要付39元租金。
“这是政府专门收购的二手房,配租给我们这样的低保户,两个朝南房间宽敞又明亮,新学期里,孩子终于能在书桌上写作业了!”站在窗明几净的新家里,陆雅明高兴地说。
近年来,常州围绕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破重点环节,切实抓紧抓好,健全完善各项保障制度,解除百姓的后顾之忧。
“小康不小康,首先看住房”。常州把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平均水平80%以下的约2.8万户主城区困难家庭,全部纳入住房保障,通过建立完善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在内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实现“居者有其屋”。同时,改革经济适用房保障方式,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经济适用房货币化补贴,变“暗补”为“明补”、变“补砖头”为“补人头”,对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请条件的购房家庭,在购房时每户补贴8万元(今年起补贴额提高到10万元)。2009年,全市实现了住房保障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已有近2万户家庭享受到住房保障,1.2万户困难家庭住进了经济适用房,6000多户享受了廉租住房保障。对既不符合廉租房条件又买不起经济适用房的“夹心层”家庭,政府让他们住进“公共租屋”。同时,还有6万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和部分新就业大学生,入住了集体公寓式的公共租赁住房。至此,常州率先实现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应保尽保”,国家住建部向全国推广常州的做法和经验。
同时,常州还建立了包括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3种形式在内的养老保险体系,实现了养老保障全覆盖。目前,全市城镇职工养老参保人数已突破107万人,新农保参保51万人,领取基础养老金3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