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环境越来越好,每年总有一批外观亮丽、装备一流的新校开门迎生;从“三项规定”到“三会”,素质教育创新“组合拳”,形成全国瞩目的“苏州经验”;教育质量稳步攀升,年年丰收,2009年高考包揽文、理、艺术类三个全省头名,2011年高考录取率和本科率双双雄居全省第一……
近年来,苏州教育屡屡率江苏之先、全国之先,创江苏之最、全国之最,而最得实惠的无疑是全市近百万中小学生。一个孩子关乎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希望,教育因而被称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把教育做成苏州最亮的民生品牌,上至市委市政府,下至每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都在付出自己的努力。教师节前夕,记者专门采访了苏州教育的“掌门人”——市教育局局长鲍寅初。
重民生——学有优教提升百姓幸福感
“努力使教育优势成为苏州最突出的优势”
记者:鲍局长您好。我们注意到,进入九月新学期,苏州教育上的好消息接连不断,品牌名校立达中学、景范中学以及金阊区实验小学等16所新学校、幼儿园都漂漂亮亮开门迎生了;随后,市区20万中小学生率先开始凭教育E卡通免费坐公交车!苏州的市民都可以切实感受到这几年孩子们读书花费是越来越少,环境越来越好,享受的实惠越来越多,您觉得苏州教育这几年的大发展主要得益于什么?
鲍寅初:苏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来崇文重教,政府重视教育、人民支持教育、全社会关心教育,既是苏州文化最重要的传统,也是苏州教育发展最大的优势和最宝贵的财富。
在新的发展阶段,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三区三城”的目标,对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作出了战略布置,保障和改善民生被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多次强调要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建设的内容广泛,但本质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各种需求,实实在在提高百姓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教育是民生之基,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和未来,在切实关注民生的大氛围下,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努力使教育成为苏州最重要的品牌、教育优势成为苏州最突出的优势。
破难点——“苏州对策”保障教育公平
“苏州公办幼儿园比例全省最高”
记者:教育确实是大民生,也涉及许多百姓最关注的热点话题。这几年,全国范围内最突出的“入园难、入园贵”、“择校热”等难题,苏州是如何对策的?
鲍寅初: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相对全国大多数地方,苏州的“入园难入园贵”矛盾还不算突出的,目前全市有幼儿园430所,其中省、市优质幼儿园和公办园占比均为74%,公办园占比全省最高。早在2007年,市政府就出台《关于加强苏州市区住宅区配套幼儿园、中小学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住宅区配套幼儿园、小学、初中应与住宅区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同步交付使用。由于人口出生高峰和大量流动人口涌入的原因,目前苏州学前教育资源显得相对紧张,针对此,2011年市政府召开全市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并编制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扩大优质资源、增加有效供给,计划三年新建近200所幼儿园,今年上半年已完成新建与改扩建的幼儿园共计30所,全部达到省优质园建设标准,新增学位9600个。
至于“择校热”,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缩小校际间的差异,目前基本做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学生个性一样得到弘扬,基本消除“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择校比例显著下降。 2010年,我们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范围的一次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涉及立达、平江、草桥、振华等11所市直属初中校。调整后学校的布局更为合理,让集聚在古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在新城开发建设的同时,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记者:还有一些农村小学和民工子弟学校因先天“营养不良”而往往成为教育最低的“洼地”,我们是怎么补这块短板的?
鲍寅初:针对农村中心小学以下,非独立建制小学和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还较差的现象,2006年,我们召开全市村小现代化建设工作会议,出台《苏州市农村村小现代化建设评估标准》,2007年村小现代化建设列为市政府实事工程,各市(区)为此专项投入达2.7亿,年内实现村小全部达到现代化学校标准。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办学差距,2010年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实现苏州市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现代化的意见》,以城乡学校统一管理体制,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办学标准,统一办学经费,统一教师配置、统一办学水平为目标,着力推进“以县为主、城乡一体”管理体制,积极推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的问题上,我们坚持公办学校吸纳70%,同时出台了《苏州市外来工子弟学校合格标准(试行)》,74所外来工子弟学校基本达到苏州市“合格学校”建设标准,作为义务教育学校的补充也为政府承担了一定的责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不差钱”——为教育五年投入620亿
“财政、用地对教育总是优先安排”
记者:“三优先”之下有了科学的大投入,大投入之下有了教育的大发展。平心而论,近年来苏州为教育真是“不差钱”,很多大手笔。
鲍寅初:是这样。如果不嫌枯燥,我可以给你看一些数字。“十一五”期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620亿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达到405亿元,分别比“十五”时期增长了138.9%和154.7%,年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率超过18%。
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小学从4710元增加到9878元,年均增长20.34%;初中从5260元增加到13057元,年均增长25.52%;普通高中从
5654元增加到12144元,年均增长21.06%;职业中学从4674元增加到6983元,年均增长10.55%。学校建设总投入达121.16亿元,约占财政对教育总投入的29.92%,全市新建幼儿园177所、小学77所,初中34所,普通高中12所,职业学校11所。如你所说新建学校建一所靓一所,不断树立教育现代化学校新标杆。
除了财政,教育用地也总是优先安排,各级党委政府无论在旧城改造、还是新区开发中都优先考虑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建设。举个例子吧,在市区可利用土地资源十分珍贵和稀少的情况下,2008年市委市政府拿出紧临古城的黄金地段80亩土地用于市实验小学新校建设,2010年新校的建成使这所百年名校一跃成为国内软硬件条件最好的学校。学校建设还总是被优先列入政府实事工程。据统计,“十一五”以来列入市、县两级政府的实事项目(重点工程)有45项,投资规模达108.7亿元,建设规模达287.27万平方米,都位列全市各行各业前列。抓“内功”——“三字经”让素质教育落在实处
“我反对以牺牲学生的健康、运动、爱好为代价获取分数”
记者:学校建设硬件设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后,就该“抓内功”了。这几年,苏州教育内涵建设的“三字经”全国闻名,您最近也因此获评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能否给我们系统介绍您的“三字经”。
鲍寅初:我好像和“三”特别有缘份。首先是确立了“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的苏州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主题。办好学校、发展好老师的落脚点和归宿点还是“教好每一个学生”,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2007年,我们提出了素质教育的《三项规定》,小学每天15:20后、初中每天16:00后,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入学,不准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选拔考试;教师不搞有偿家教,在学校里、在课堂上把学生教会教好。由此,把时间空间还给了学生,把兴趣爱好还给了学生,把体育美育还给了学生。2008年暑假起,我们推出了学生成才的“三会”活动,以“会休息、会自学、会健体”为重要抓手,实现了素质教育在时空上的延伸。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轻负高效,教育质量怎么抓?我们同时提出了教师成功之“三坚持”:“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运用科学方法、坚持提高教育质量。”之后又有校长成名之“三心”:以“静下心来抓管理、潜下心来抓质量、沉下心来抓落实”,造就了一批专家型校长,营造了有利于教育家办学的良好环境。
所有这些“三”环环相扣,有机统一,有理念引领也有实践指导,涉及学生、老师、校长,还包括家庭等方方面面,因而被外界冠以“三字经”的称号。
记者:当时提《三项规定》时,有没有压力?毕竟中考、高考的竞争还是在那儿,国内的选拔机制还是主要看分数,苏州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少了,会不会影响分数?家长们会不会抱怨自己的孩子吃亏了?
鲍寅初:我当时准备有20%的人会反对,结果没这么多。这也说明苏州的家长、老百姓懂教育,尊重教育的科学性。
搞《三项规定》并不是说苏州教育就不要分数了,获取好的分数,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分数怎么抓?我不支持学校打时间战、消耗战、题海战。我们要打科学之战,打有效之战。科学的标志是:花少的时间,取得好的质量。我反对以牺牲学生的健康为代价获取分数,我也反对以牺牲学生的运动为代价获取分数,我更反对以牺牲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代价获取分数。教育要面向未来,首先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苏州的学生“吃亏”了吗?当然没有。事实胜于雄辩,就说关注度最高的高考吧,2008年到2011年,苏州学生考得都相当不错,各项指标都是领跑全省,今年的录取率和本科录取率双双排第一,同时我市被国际、国内一流名校录取的学生也在大幅度提高,今年仅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所学校就录取了20多人。提前录取的优秀应届毕业生人数大幅度增长,一批优秀应届毕业生被国内外著名高校提前录取,据初步统计,仅苏州市区就达300余人。文化成绩好之外,我们还可以很骄傲地说:苏州的孩子比别地的孩子多了一些舒展的空间,多了一些尝试的机会,多了一些创造的天地,多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多了一份未来发展应该具备的良好素质。
强师资——“轻负高效”科学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要求教师要把握好‘兴趣出成绩’的规律”
记者:花少的时间,取得高的质量,这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啊,具体怎么落实呢?
鲍寅初:没错,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真正实施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关键是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首先是抓入口关,苏州各地招聘教师的门槛年年增高。最近几年,很多地方招幼儿园教师都要本科学历,中学教师只认研究生学历,而过了学历关,还要过多道笔试关、面试关。
苏州教师的培训力度也是空前的。培训种类多,学校、市(县)区、市级、省及全国级的培训接二连三;培训地有国内,有海外;培训内容有学科,有辅导员、班主任的基本功。五年来,师训覆盖了每一位教师。我们首创名教师、名校长例会制;围绕教师发展,新设了许多奖项:教坛新苗、把握学科能力奖、指导学生自学优秀教师、教学“七认真”优秀教师、苏州教育名家等等。
为了真正实现“减负增效”,在“三项规定”全面推开一个月后,我们就开始推行教师把握学科能力大竞赛,经过学校、市(县)、区层层比试,最后全市决赛,老师们像学生一样做题目。至今从未间断。全市参赛教师累计约5万人次,全市教师把握学科的能力有了大提升。
我们要求教师要把握好“兴趣出成绩”的规律,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握好“鼓励出积极性”的规律,坚持表扬为主的原则;要把握好“名师出高徒”的规律,布置学生做的习题自己要先做,然后再去教学生怎么做好,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要求教师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强化教学“七认真”。
望未来——十年赶上发达国家同期水平
“未来10年苏州教育发展会比全省全国的平均速度更快些”
记者:最后能否请您为我们展望一下苏州教育未来的发展蓝图?
鲍寅初:在去年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曾说:苏州是全省教育普及率最高的地方、优质教育资源最多的地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好的地方、教育发展环境最优的地方。未来10年,苏州教育发展应该比全省、全国的平均速度更快些。
根据去年制定的《苏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15年,苏州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本世纪初平均水平,教育综合竞争力位居发达地区同类城市前列,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20年,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同期平均水平。具体到一些直观的数字,等到2020年,省、市优质幼儿园比例达95%以上,婴幼儿早期教育全覆盖;90%以上小学、初中、特殊教育学校建成苏州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建成为省优质高中并建成15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中;全市所有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部建成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并建成10所以上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全覆盖,其中示范区达25%;再建1至2所本科院校……全面建立以更为科学、更加开放、更高品质为特点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以学习型城市为标志的、覆盖城乡、涵盖一生的终身教育体系。
家长们最关心的师资届时也会大大提升,到2020年,幼儿园、小学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0%以上,初中教师本科率达100%,高中段学校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达30%左右。中高级职称占中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70%以上。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以上。更高层面上,到2020年,要有20名特级教师入选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重点培养20名以上具有国际视野、先进理念、突出能力和贡献的苏州市教育名家,200名以上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贡献、有影响、有声望的江苏省特级教师和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