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天空实验室:迄今容量最大人造天体
美国天空实验室于1973年5月14日发射,1979年7月12日在南印度洋上空坠入大气层烧毁。空间站由轨道舱、过渡舱和对接舱组成,全长36米,最大直径6.7米,总重77.5吨,在435千米高的近圆空间轨道上运行。站上拥有阿波罗望远镜和其他仪器,主要观测太阳和地球,还从事人类在失重状态下生理和心理上反应等各种科学研究工作。
美国天空实验室是人类迄今向近地轨道发射的人造天体中重量和容量最大而又最复杂的一个。1973年5月25日、7月28日和11月16日,美国先后由阿波罗号飞船把宇航员送上空间站工作。宇航员用58种科学仪器进行了270多项生物医学、空间物理、天文观测、资源勘探和工艺技术等试验,拍摄了大量的太阳活动照片和地球表面照片,研究了人在空间活动的各种现象。1974年2月天空实验室因无法得到后续支援被封闭停用,直到1979年坠毁。它在太空运行2249天,航程达14亿多千米。
前苏联和平号空间站:首个长久性空间站
前苏联和平号空间站于1986年2月20日发射入轨,它由工作舱、过渡舱、非密封舱三个部分组成,共有6个对接口,空间站是阶梯形圆柱体,全长13.13米,最大直径4.2米,重21吨,轨道高度300至400千米,是世界上第一个长久性空间站。
和平号作为一个基本舱,可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4个工艺专用舱组成一个大型轨道联合体,从而扩大了它的科学实验范围。四个专业舱都有生命保障系统和动力装置,可以独立完成在太空机动飞行:一个是工艺生产实验舱,一个是天体物理实验舱,一个是生物学科研究舱,一个是医药试制舱。这几个实验舱可根据任务需要更换设备,成为另一种新的实验舱。2000年底俄罗斯宇航局因和平号部件老化(设计寿命10年)且缺乏维修经费,决定将其坠毁。和平号最终于2001年3月23日坠入地球大气层,碎片落入南太平洋海域中。
国际空间站:设想由美国总统里根提出
国际空间站是一项由六个太空机构联合推进的国际合作计划,也指运行于距离地面360公里的地球轨道上的该计划发射的航空器。国际空间站的设想是1983年由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的,经过近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设计,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加盟,国际空间站才于1993年完成设计,开始实施。
国际空间站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其设计寿命为10~15年,总质量约423吨、长108米、宽88米,运行轨道高度为397千米,载人舱内大气压与地表面相同,可载6人。国际空间站结构复杂,规模大,由航天员居住舱、实验舱、服务舱,对接过渡舱、桁架、太阳能电池等部分组成,建成后总质量将达438吨,长108米。
1998年11月20日,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曙光号功能货舱发射升空,国际空间站总体设计采用桁架挂舱式结构,后来,发射升空的17个各种用途的舱陆续与其对接。国际空间站的建设由美国、俄罗斯、日本和欧洲多个国家共同参与,中国曾经提出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但是遭到美国的拒绝。国际空间站从2000年11月起就保持有两名成员存在,一直到今天,它已经成为人类在太空存在的一个标志。国际空间站预计将在2020年后结束使命,如果情况顺利,可以延续到202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