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9月29日电(记者侯大伟、刘海)尽管过去5个多月了,但住在成都市规划打造的金融一条街背后的80岁老人胡学忠,还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政府启动的拆迁项目竟然因为几十户不同意拆迁而主动中止了。
在胡学忠老人看来,政府要启动的项目都会想方设法把它干成,尤其是征地拆迁,都是一条道走到黑,哪有说停就停的,但这次却真的停了。胡大爷说,事情要从今年4月6日下午说起。
今年4月6日14时20分,在公证员和100多位房主的现场见证下,成都市锦江区危房改造中心在拟拆迁社区一处民房中,宣布中止该区域拆迁计划,原因是有少部分房主不接受拆迁方案或不愿意拆迁。这个于3个月前启动的拆迁计划,意在对成都市中心城区的一片老、旧、危、乱住宅区进行拆迁改造。前期的意愿调查显示,拆迁计划片区的700多户中,有95%的房主希望政府对这一区域进行拆迁改造。
“正是在这个调查数据基础上,我们才启动拆迁计划的。”锦江区危房改造中心副主任文劲说,“2010年12月19日,我们以同等区域新建中档商品房单价的1.5倍为标准,公布了补偿拆迁方案,但几个月过去了,仍有少部分房主没有和我们签订模拟拆迁合约,为了充分尊重每一户房主的权益,我们决定中止拆迁计划。”
让胡大爷产生疑惑的根源,就是这种在成都市正在逐步推广的“模拟拆迁”模式,它是由成都市锦江区在近4年的时间里探索的一种新的拆迁模式。
成都市锦江区委书记周思源介绍说,这种拆迁模式就是为了实实在在地达到“和谐拆迁、共赢互利”的效果,把“拆不拆、何时拆、怎么拆”交给群众自己去决定,是“意愿调查--模拟拆迁--项目实施”几个步骤循序渐进式的拆迁办法。其主要做法是,期望改造的居民自愿申请拆迁改造达到相应比例后,即启动模拟拆迁,随后进行预评估、安置补偿方案制定、签订协议、发布公告、组织实施。如果双方在约定期限内协议签订率达到相应比例,所签协议正式生效,模拟拆迁转为正式拆迁,反之,模拟拆迁则自行终止。周思源说,为了充分保障群众的权益,在评估环节,我们让拆迁群众自己选出三家市场化的评估公司,然后选择评估价最高的作为拆迁补偿标准。
位于成都锦江区的南光厂宿舍片区占地17亩,涉及居民373户,建筑面积17000余平方米,基本为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建的干打垒房屋,生活设施配套严重不足,居住条件极差,三代五口人同挤在20平方米棚户内的窘况比比皆是,群众希望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十分强烈。但由于宿舍区内建筑密度大,可开发空间小,拆迁成本高,群众利益诉求复杂,多年来开发商大都望而却步。
2008年初,锦江区进一步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就是通过“模拟拆迁”的模式,按照预评估、安置补偿方案制定、签订模拟拆迁协议、发布公告、组织实施一步一步完成的,整个拆迁过程没有发生一起信访事件。时任锦江区南光厂片区拆迁改造指挥部指挥长的黄友竹介绍说,和传统拆迁模式相比,虽然只是几个步骤的改变,但意味着对群众意愿的充分尊重和群众主体作用的发挥。
他说,传统拆迁程序虽然符合规程,但忽视了被拆迁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拆迁公告一旦发布,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容易让被拆迁人误解拆迁是政府意志的强加,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同时也给了少数“钉子户”机会,知道政府到最后必须拆,提出过高要求,一旦不能满足,就上访聚集。模拟拆迁则充分尊重民意,补偿方案通过“模拟”的形式交由群众共同讨论决定,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得到发挥。
据了解,自2008年以来,成都市至少实施了21个模拟拆迁项目,其中有3个项目因为部分拆迁户不同意拆迁而退出。在已经实施的模拟拆迁项目中,至今没有出现一起侵害群众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的群访、群体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