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产业爆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2010年,我国电影实现票房100亿元,与2002年文化产业起步之初相比,短短8年时间,票房成绩后面多了一个0,令人惊诧的增长速度创造了世界电影史的奇迹。
2010年,我国新闻出版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与2002年相比翻了三番;每天出版报纸452亿份,出版规模连续9年位居世界首位。
2010年,我国动漫产业总产值达480亿元,比2009年增长27.8%。
2010年,中国网络游戏新十年的第一个年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349亿元,游戏用户总数突破1.2亿人。
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5%。其中北京、广东、江苏、山东4省市表现尤为抢眼,文化产业增加值均已突破千亿元。
图书音像产品琳琅满目,文艺演出活动丰富多彩,影视精品层出不穷……精彩纷呈的文化产品生动地向世界讲述着中国故事。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进入市场,文化产业规模越做越大,以“中国元素”为底蕴的我国文化产业不仅塑造了强大的中国国家文化形象,为推动中国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增添动力,更在风雨中茁壮成长,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我国文化经济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辟了新途径、新空间。
从依靠“输血”到自我“造血”
文化体制改革创造了文化产业振兴奇迹
10月11日晚,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第100场在北京世纪剧院上演。至此,《妈妈咪呀!》中文版已吸引13万名观众走进剧院,拿下4500万元的票房成绩,创造了国内音乐剧演出的票房纪录。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总裁张宇说,“如果说《时空之旅》是‘走出去’的典范,那么《妈妈咪呀!》就堪称‘拿过来’的样本。”
而这些,只不过是制作方之一——文化集团所属中国对外演出公司大批国际演出节目中的一阕“华彩”乐章。
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得益于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崭新气象。改革,让这个具有50余年历史的文化单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世界演出市场为之喝彩的“中国演出舰队”。
经过7年的改革历程,文化集团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国际演出和艺术展览运营机构,净资产增加252.66%,仅2009年就在全球200多座城市举办各类演出、展览和综合文化活动6000余场,全球年度观众超过1000余万人次。集团通过在世界各地的演出、展览展示中国文化,打造了“相约北京”联欢活动、亚洲艺术节以及中法文化年、中俄互办“国家年”中重大演出展览项目……一系列品牌,在世界舞台上成功演绎了中国文化的精彩传奇。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仅仅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挺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截至2011年6月底,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任务如期完成,全国出版发行、电影电视剧制作等领域基本完成全行业转制,国有文艺院团完成转制590家,非时政类报刊完成转制595家,人民网等10家重点新闻网站完成转制任务,22个省区市实现省内广电传输网络整合。
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形成了新的经营管理机制、投融资机制、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创作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创作活力得到极大释放,实现了从依靠“输血”向自我“造血”的转变。北京市儿童艺术剧院推出《红领巾》、《安徒生》、《迷宫》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儿童剧,演出场次从转企前的100场增加到600多场,总收入从77万元增加到7000万元,人均年收入从2.9万元增长到5.4万元。
“2009年,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明确提出文化产业概念,并将其置于优化文化产业结构、需较快发展的重点文化产业门类之首。这一规划的发布,标志着文化产业进入了国家战略性产业的梯队。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又强调了文化产业的地位,明确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如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全面深入讨论文化的改革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地位将再次提升。”文化部部长蔡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