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
文化产业将再次迎来重大机遇
“早改早主动,早改早受益,早改早发展”是湖南人的宣言。秉持“发展文化经济,建设经济文化”的思路,湖南省谋篇布局,完成了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提升,文化产业连续7年保持20%以上增速。
2011年5月,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为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谋篇布局,明确提出:“要以新的视角认识文化产业的地位作用,坚持内容为王,以更有力的措施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已历12个年头。在短短12年的时间里,中国走过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近一个世纪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改革机制、抓住机遇是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说。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下,居民消费主要以物质消费为主;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居民的消费结构转向精神文化消费为主的时期。目前,我国人均GDP突破4200美元,居民消费正由生存型、温饱型,向小康型、享受型转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井喷”之势,文化消费出现一个“爆炸效应”是大势所趋。
蔡武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描绘了美好的蓝图。文化产业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赋予了文化产业工作很多新的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国际经验测算,我国每年文化消费能力可达4万亿元,但实际消费不足1万亿元,巨大的文化消费潜力和产业发展空间有待挖掘。
文化产业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理念、文化价值和文化追求,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近年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文化产业、借助文化产品,输出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文化产业只占世界文化市场份额的3%,形势不容乐观。
“文化产业是整个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都超过10%以上,美国等国家甚至超过20%。这个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文化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积极的意义上讲,这个差距意味着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柳斌杰说。
2010年,《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出台。由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共同组成“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跨部门工作小组”共同制订的这份《指导意见》,被称为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发布后,推动中国文化产业进程的又一份重要文件。
如果说改革是动力,那么资金就是产生动力的燃料。为破解这一困扰文化产业发展的难题,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加大金融扶持文化产业的力度,探索出许多有益的经验。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几大银行给文化产业授信融资总额超1000亿元;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步伐加快,全国共有26家上市文化企业,总市值达1300亿元,融资规模不断扩大,逐步成长为A股市场的一个新兴板块,2010年新增的8家上市企业融资104亿元。
毋庸置疑,随着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文化产业发展将再次迎来重大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