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文化强市战略的实施,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依托龙头企业拉动、产业基地带动、文化品牌提升和文化“走出去”四大战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壮大文化建设硬实力,不断提升文化竞争力。2010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436.3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7%。
一、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支持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推动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需要从提升文化的软实力和壮大文化的硬实力两个方面来实现。提升文化的软实力,就是增强文化的核心竞争力,让文化成为城市的灵魂,成为城市鲜明、显着的特征。壮大文化建设的硬实力,需要由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来实现。我们提出“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由去年的436.3亿元增长到10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0%,成为支柱性产业。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坚持从优化环境入手,积极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像抓经济发展一样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努力形成共谋文化产业发展、建设经济文化强市的良好局面。在政策措施上,及时出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系列文件,最大限度地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财政税收、工商登记、土地使用等政策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在资金扶持上,设立每年5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同时,建立多元文化融资机制,协调金融信贷向文化领域倾斜。2010年,全市商业性银行为文化企业发放贷款24.04亿元,同比增长28.1%,有效解决了一些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实施龙头企业拉动战略,着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
采取资源整合、结构调整、引进资本等方式,培育和发展龙头文化企业集团,使其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在国有骨干文化企业方面,坚持以改革为动力,采取改组、改造、重组等形式,组建青岛广电影视传媒集团、青岛报业传媒集团、青岛演艺集团、青岛网络传媒集团、青岛出版发行集团等骨干文化企业,打造国有文化企业的“五朵金花”,提升发展实力,并以此带动形成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好、综合实力强的骨干文化企业集团。目前,全市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文化企业已达87家。在民营和中外合资文化企业方面,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支持、融资服务等措施,推动其加快发展。目前,已培育形成青岛绿泽画院有限公司、青岛世正乐器有限公司等30强民营和中外合资文化企业。在此基础上,立足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优势和新兴文化产业,逐渐培育形成影视传媒、文化产品研发制造、出版发行印刷、动漫游戏等八大滨海优势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全市文化产业的主导性产业。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单位4900余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29.4万余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5.4%。
三、实施产业园区带动战略,着力建设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坚持走文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路子,推动优势要素和优势产业向园区集中,提高发展的集聚与规模效应。一方面,采取“腾笼换鸟”模式,把企业破产改制后待改造的工业老厂房,进行重新设计包装,发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创意产业,保留城市发展的历史文脉,为老厂房重新开发利用提供新途径。先后将原青岛刺绣厂、青岛医疗仪器厂、青岛卷烟厂等一批老企业改造建设了中联创意广场、中联创意山谷2.5产业园、1919创意产业园、青岛天幕美食城等一批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目前,全市已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6个,总投资额156亿元,年创造经济效益达60亿元。另一方面,围绕打造环湾文化产业带,采取项目加基地的模式,分别在市区、胶州湾北岸、西海岸规划建设了以青岛文化街为代表的民俗特色文化街区板块、以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为代表的动漫园区板块、以胶州少海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文化旅游板块、以凤凰岛影视城为代表的影视产业园区板块,园区集聚效应日益显现。目前,全市已有文化产业大项目77项,投资总额达820.82亿元。
四、实施文化品牌提升战略,着力打造文化产业品牌
借助打造工业产品品牌的经验,把打造文化品牌作为品牌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打造了文化产业产品、服务、节会和演艺品牌,在全市构建起文化产业品牌体系。目前,已培育形成达尼画家村、世正乐器、“满汉全席”等文化产品品牌,“公信文化”、“书海情深”等文化服务品牌,青岛国际啤酒节、中国青岛海洋节、青岛国际动漫艺术节等文化节会品牌,大型歌舞《蔚蓝青岛》、大型演出《蓝色畅想》等文化演艺品牌。同时,还利用青岛的城市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街文化”品牌。目前,已建成青岛文化街、青岛啤酒街、青岛天幕城、海云庵民俗文化街等特色文化街区18条,集聚商家6000余家,年营业额超过90亿元,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新亮点。
五、实施“走出去”战略,着力增强文化对外影响力
依托青岛作为对外开放城市的优势,采取打造文化产品出口交易平台、发展国际性文化产品市场、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等有效措施,大力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国际市场,扩大城市国际影响力。借助中韩、中日、中法、中德等文化周,国家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山东省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活动,搭建对外文化交流与交易的平台,宣传推介青岛市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内容,建立形成良好宣传推介机制。发展专业性文化市场,构建起文化产品和服务交易场所,重点建设了青岛国际工艺品城和青岛国际油画展览与交易中心等两大文化市场。目前,青岛国际工艺品城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元,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工艺品和饰品市场。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提升文化产品出口能力,培育形成青岛世正乐器有限公司、创新科技(山东青岛)有限公司、青岛工艺美术品集团等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出口能力好的文化企业。目前,全市年出口5亿元以上文化企业集团已有5家,外向型文化企业达到253家,年出口额达到70多亿元。其中,青岛电子数字娱乐产品出口、钢琴乐器出口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两位。
下一步,青岛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将按照这次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全面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积极贡献。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修改制定好青岛市“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成文化品味高尚、文化底蕴丰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活力充沛、文化设施完备的具有特色鲜明的现代海洋文化名城。城市文化实力全面增强,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和文化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成为区域性文化交流中心和文化产业中心。
二是做大做强骨干文化企业集团。继续全力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进一步做好青岛广电影视传媒集团、青岛报业传媒集团、青岛演艺集团、青岛网络传媒集团、青岛出版发行集团等骨干国有文化企业的改组改造工作,以此为带动,在全市打造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集团。
三是做大做强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项目。全力推进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海泉湾?天创演艺、海上嘉年华、达尼画家村、中国电影交易中心、凤凰岛影视文化传媒产业基地、中外合拍电影拍摄基地、欧陆风情园等一大批文化产业基地和产业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