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7.23万户农村受灾居民和158.9万户城镇受灾居民住进永久性住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专家督查后认为,四川省灾后重建项目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安全牢固,工程质量整体良好
记者近日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经过三年努力,“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城乡住房重建已全部完成,其中农房重建于去年全部完工并入住,城镇住房重建于9月底全部完成,实现了“家家有房住”的重建目标。“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我省大量房屋倒塌和损坏。根据灾损情况和受灾群众重建意愿,全省最终核定:需重建城镇住房25.91万套,维修加固城镇受损住房134.81万套;需重建农房145.91万户,维修加固农村受损住房221.32万户。
我省于2008年6月启动农房重建工作,需维修加固的农房于2008年底全部完成,原核定需恢复重建的农房于2009年12月31日全部完工,因受余震和地质次生灾害等因素影响新增的19.61万户重建农房,于2010年全部完工并入住。2010年5月,25.91万套城镇重建住房完成85.15%,提前4个月完成中央“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总体要求。上月底,城镇住房重建全面完成。至此,367.23万户农村受灾居民和158.9万户城镇受灾居民住进了安全适居的永久性住房。
青川、北川和绵竹部分城镇住房今年全部建成。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由于地震断裂带从青川老县城穿城而过,青川重建规划经过多次反复论证,批复和动工时间比最早的城镇分别晚了9个月、近一年。此外,由于可建设用地较少,三地城镇住房重建采用边腾挪板房边建设的方式,没有办法在同一时间进行大规模重建,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施工进度。
灾后城乡住房重建遵循“避开地震断裂带、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避开行洪通道”的“三避让原则”,实行抗震审查一票否决制度。我省先后出台《农村居住建筑抗震设计技术导则》等10多个指导性文件和技术规范,规划首次“下乡”,使农房建设第一次有了规范系统的抗震防灾设防要求和标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三次组织全国相关专家对我省重建工程项目质量安全进行督查。专家组督查后认为,我省灾后重建项目完全处于受控状态,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安全牢固,工程质量整体良好,特别是恢复重建的城乡住房在多次余震和2010年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经受住了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