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坐上家人的自行车,便将绿领巾摘了下来。西安一小学给“差生”戴绿领巾
在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学生们被分成了两类,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该校老师解释,学校给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以资激励。“告诉他加油努力,下次争取戴上红领巾。”但家长并不认可这一做法,指责此举会对孩子心理造成极大创伤。(《华商报》)
在排名次都已饱受诟病,并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摒弃的21世纪,竟然还有学校和教师嫌隐性的激励不够,还要以绿领巾昭告天下,给幼小的孩子公开涂抹招人耻笑的颜色,真不知道,这所学校的教师是在教育学生,还是在伤害学生?
反对
扼杀个性令教育蒙羞
绿领巾不利于孩子对红领巾的认知与尊重,同时使“差生”有了一种低人一等的标识,容易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自卑感,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差生戴绿领巾让我们的教育蒙羞。
绿领巾折射出的是义务教育的一大死结,不能激发学生上进,只能“戴出”应试教育之丑。平等接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按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说到底,就是按考试成绩将小学生分为好生和差生。这所学校急功近利的做法,实质就是对教育公平理念的颠覆。追溯源头,根子在现行教育评价考核体制出现了扭曲。尽管教育部已在制定《教师教育标准》,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是教师要尊重孩子的学习权,与学生平等地对话;教师必须要研究教育对象,杜绝“目中无人”的教育方式,但是,不彻底摒弃应试教育模式,学校和教师的利益考量将一直拿成绩说事,所谓“差生”难以咸鱼翻身,绿领巾还会迎风飘扬。
2001年美国总统专门签署了一个“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旨在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公平教育与均衡发展的机会,并以此来考核评价教师和学校,这值得借鉴。要从改革教育方法和教师评价机制开始,不仅要求教师不单单做“教书匠”,从“教会知识”转向“教学生会学知识”,即所谓“授之以渔”,还要建立问责机制,禁止任何学校、任何年级的教师以任何借口将学生分为好、中、差;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尊重人的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特长;尊重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千差万别;尊重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心理特征。绿领巾只会让差生在被歧视中扼杀个性,最终厌恶学校生活,抵触被教育,这无疑是在向应试教育亮出“黄牌”。
梁江涛:比抽教鞭更恶毒更可恶
以“绿领巾”来鞭策“后进”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古代先贤孔老夫子在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理念,其意包含有教育对象的普适性,也包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教育辩证法思维。以一个学校或教育者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们的“好中差”,这样的做法只能归为简单粗暴。爱迪生在小时候就是一个所谓的“差生”,不仅“笨”还考“倒数”,退学之后在其母亲的教育引导下却成了让世人敬仰的大发明家。教育的本质和道理正在于此。而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越来越排斥给学生划分好中差和排名次的做法,反映出来的正是符合和尊重教育规律的理念。
在旧的教育理念中存在“鼓励先进和鞭策落后”的说法,但采取什么样的“鞭策”手段以及应不应“鞭策”值得商榷。理性的现代教育理念中,其实“鼓励”本身也是一种“鞭策”,对于未受到正面激励的学生,“不激励、不鼓励”本身就是一种“鞭策”。在成人世界里,我们愈来愈多地以“激励”来代替“鞭策”,对心灵发育不完善的中小学生、幼儿群体更应如此。
而一个给学生戴“绿领巾”的做法,显然更注重惩戒性“鞭策”而忽略了正面鼓励。这样的单纯注重“鞭策”却不考虑学生心理感受的“教育方式”,本质上和对学生犯错后毫不留情的“教鞭”一样,会直接伤害学生的自尊、人格。甚至比抽教鞭的做法更“恶毒”、更可恶,因为“教鞭”的惩戒只有一次,而戴“绿领巾”的惩戒却是长期的戕害只要学生一天不摘下来就意味着一天的耻辱、一天的无地自容。这种只满足教育者功利之心的做法,还是早日叫停的好。
毕晓哲:评判只能制造“套中人”
“学校把佩戴"绿领巾"的这部分学生称为"苗苗少先队",作为预备培养。”按照该校老师的这种解释,似乎“红领巾”“绿领巾”就相当于少先队不同杠数的臂章,小队长戴一道杠、中队长戴二道杠、大队长戴三道杠,如果你有幸成为湖北武汉市少先队总队长,还可以戴五道杠。看起来,“绿领巾”倒还是个荣誉标志呢。
但是,有谁会相信这种解释呢?很显然,既然“红领巾”是进步的标志,那么和它相对的“绿领巾”就不会是什么好东西,学校和老师的解释,就连年幼无知的孩子们都哄不了。要不然,为什么佩戴“绿领巾”的孩子一出校门就急急忙忙地取下装在书包里?
说到底,“绿领巾”就是该校给孩子们分等级的一种标志,学习好的、听话的孩子可以佩戴“红领巾”,学习不好的、调皮的孩子必须佩戴“绿领巾”。你想脱下“绿领巾”佩戴“红领巾”吗?那就必须得乖乖地认真学习,循规蹈矩,不要有奇思异想,不要有出格行为,更不能顶撞老师!“绿领巾”制度之下,调皮孩子的自尊固然受到伤害了,但是学生更加好管了,老师工作也更加轻松了,校园更加井然有序了,善哉善哉!
如果一个人从小学的时候就被“绿领巾”之类的标志划分了等级,为了做一个被学校和社会承认的“好学生”和“好人”,必须遏制住自己任何一点出格的想法,循规蹈矩地完成学校和社会设定的“规定动作”,即使再有天分,也会在成长的过程中被一点点消磨掉。在这样的环境中,只会产生“套中人”,难以产生乔布斯。我们想要拥有自己的乔布斯,就要先把学校里和社会上所有的“绿领巾”都摘掉!
陆汝安:观察出此“高招儿”教师无能该下课
绿领巾的做法系借鉴,实际上,这是学校推脱责任的遁词。因为这一“创意”,既受到学生的反对,又受到家长的质疑;而且,陕西省少工委明确表示,“我们不支持学校这种做法。”这大约才是他们“谦虚”的原因。
然而,绿领巾已经实实在在戴在了孩子的脖子上,并且也以“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标签,深深地刺伤了孩子,也刺痛了家长。想想一个一年级的新生,家长送进学校,就是来接受全面教育,谋求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他们是一块块等待雕琢的璞玉,是否成才,学校有着天赋的责任,也是义务教育法的要求。这么小的孩子,就以这样明显的标识区分开来,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打上等级的烙印。与其说是激励,毋宁说是戕害,终生难忘的戕害!
早在2004年,共青团中央已开始在全国追查“变色红领巾”,为什么时至今日,这所小学仍然错把痈溃当桃花?捡起过时的破烂,当作时髦的利器。说穿了,他们既不与时俱进,也不能甚至不会对孩子因人施教,进行差别教育,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心锁,而只能用有色领巾,把他们大而类之。这是黔驴技穷,是教育惰性和无能的表现,也是最为幼稚的思维方法。真的需要激励需要提高的人,倒是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不加强业务学习,不懂现代的教育理念,不进行知识更新,指望他们培养出合格的复兴中华的人才,简直是妄想!想出如此“高招儿”的教师,缺乏为人师的基本素质,从对学生负责,保证学生能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这样的老师下课越早越好!
雷钟哲呼吁别给孩子系上“心灵死结”
把“好学生”与“坏学生”区别开来的做法,实际是给这些佩戴绿领巾的学生心灵上系了一个“死结”。绿领巾作为一种差生的标志,让他们天天佩戴着,客观上已变相给孩子划分了等级,让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对他们的心理成长危害甚大。学校以红领巾、绿领巾对学生进行区隔,对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是极不公平和人道的。
这种扭曲的评价方法,不是在激励落后的学生,而是在把学生推向一个无法解脱的困境之中,学校和老师就真的忍心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制造伤痕吗?这个“死结”只要回忆起来或被人触及,他们就会隐痛不已,他们对学校学习和生活的记忆就不堪回首,这甚至于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