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昌平首批45套人才公租房正式交钥匙。记者从昌平区政府获悉,未来三年内昌平将建设3000套人才公租房,以满足中关村科技园区人才需求。
首批人才公租房位于回龙观地区,共有45套,户型均为120平方米的两居或三居。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将这批房源分配给昌平区。
昌平区科技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表示,这批公租房将全部用于园区内的博士后流动站、研究所和园区重点企业。其中11套分配给博士后流动站,申请人必须为博士或博士后。科技园区管委会并不接受个人申请,而只接受企业申请。
科技园区将根据企业近三年总收入、总收入增长率、纳税额、纳税额增长率、员工人数等指标将房屋租给园区企业,再由园区企业分配给个人,公租房的租金肯定会低于周边住房。
据了解,申请企业和个人信息将在昌平园区网站公开,以做到配租透明。配租后,申请人不得随意转租。
公租房能否让普通居民申请?
对此,昌平科技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王女士介绍,按照市里要求,人才公共租赁房区别于普通公租房,主要由科技园区管委会分租给引入的高级人才。
很多博士引进后,由于买不起房,只好租房或者住在集体宿舍。昌平区在获得这批公租房后,决定优先租给高学历人才。王女士透露,未来三年,昌平将建3000套人才租赁房。
新闻背景
产业园区公租房标准可自定
近日,北京市发布公租房建设和管理细则。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解释称,“这次把具体标准的权限交给各区县,主要是因为各区县的实际情况不同。
比如旧城区,本身就要疏解人口,那么标准有可能就会定得高一些。而一些新城由于有产业园区等,要吸引外来人才,标准有可能就会宽一些。
此前,市住保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公租房的房源建设主体和筹集方式是多元化的,因此不同建设主体的公租房,准入标准会有差别。如政府建设和收购的公租房,将会有统一的准入标准;产业园区的公租房可以自定标准,报区县政府批准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