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10月28日电(记者韩振、牟旭、张琴) 正在此间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上,传统地方戏剧表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这引发了艺术家及专家、学者对“中国传统戏剧如何突围”的思考和讨论。中国传统戏剧生存现状如何?面临怎样的危机?如何既保持文化传统又不失去观众?
传统戏剧出现“冰火两重天”局面
川剧有着30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目前的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据记者了解,除重庆市川剧院发展较好外,重庆各区县川剧团大多倒闭,仅存的基层川剧团也以演唱歌曲和说段子为主。
重庆綦江县川剧团书记唐佑铭告诉记者,现在几乎每个在职人员都从事“第二职业”,他本人也在綦江县城开了一家童装店。团里的川剧演员有节目要彩排才回来,没节目时各忙各的,甚至去外地打工。由于没有足够的创作和排练时间,加上团里为了维持日常运作常常将排练场地出租他用,因此演出质量普遍偏低。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安徽黄梅戏剧团则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作为参演正在重庆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的黄梅戏剧目,由有着黄梅戏之乡美誉的安徽省怀宁县的黄梅戏演艺中心打造的《独秀山下的女人》受到了观众的追捧。
《独秀山下的女人》的舞美设计应用现代光影技术模拟雷雨天等多种场景,效果逼真而震撼,配乐融入了现代弦乐等元素。而演员身着的古典服饰、中国戏曲独特的铜锣乐声和高亢而悠扬的唱腔,则充分彰显了传统艺术的独特韵致。
这些独具匠心的创新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演出剧场座无虚席,甚至连过道和走廊也站满了观众。黄梅戏使用的安庆方言和普通话差别不大,观众很容易理解唱词,紧随着剧情发展,人们时而鼓掌、时而欢笑,气氛非常热烈。演员谢幕时,许多观众情不自禁地起立长时间鼓掌致意。
安庆市黄梅戏团经理陈兆舜称,黄梅戏的影响不仅在日益扩大,观众面也在逐步拓展。尤其在借助科技手段以及新传媒手段的推动下,黄梅戏的传播更加深远,其发展之势也更加迅猛。
陈兆舜说,安徽省安庆市每晚的街头巷尾,可谓“无处不闻黄梅声,无人不唱黄梅戏”。据不完全统计,仅安庆市民间的黄梅戏剧团就有200余家,在福建发展的安庆黄梅戏剧团就有40余家。黄梅戏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如今很多地方戏剧日益衰落的情势下,显得非常另类而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