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枚“和平之吻”,树立起国际航天领域合作共赢的新典范
天宫一号的实验舱内,搭载着一个特殊包裹,里面装有300面国际宇航联合会会旗。这些旗子是前不久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从法国带回来的。
今年6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应邀出席巴黎航展。航天员翟志刚作为中方代表接受国际宇航联合会移交的会旗。双方约定,将由天宫一号搭载这些会旗飞向太空,并于明年由中国执行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航天员带回地面。
此前,这些旗子曾搭乘俄罗斯联盟飞船送抵国际空间站,再由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带回地球。乘坐天宫一号旅行,将使它们在世界上所有现役载人航天器上实现搭载,成为世界各国深化航天合作的重要象征。
如果说搭载这些旗子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表态,那么,走近中国航天,你会发现,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合作已取得诸多实质性进展。
神舟八号飞船搭载的众多空间科学实验项目中,包括利用德国生物培养箱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的研究。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德国宇航中心签订《关于在载人航天领域发展合作的框架协议》,这只是双方合作的开始,中德将在空间科学实验方面迎来更加广阔的合作前景。
本月5日,是“火星500”实验预定结束的日子,位于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的封闭舱将打开舱门,来自中国、俄罗斯、法国、意大利的6位志愿者将结束长达520天的“飞行”,从火星“返回”地球。中国志愿者王跃和中方多个空间科学研究项目参加了此次实验。
这只是中俄航天合作的一个缩影。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文宝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在载人航天飞行产品、航天员训练、航天测控等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俄制“海鹰”航天服和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共同支持了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翻开王文宝主任今年的行程表,你会发现,中国与世界各国在航天领域的交流从未如此密集:3月30日,在北京航天城会见法国空间研究中心主席一行;4月1日,在北京航天城会见加拿大航天局局长一行;4月4日,率团访问德国宇航中心,就中德进一步开展载人航天领域合作问题进行交流;4月9日,率团访问欧洲航天局,与该局局长就载人航天领域可能的交流与合作方向进行深入探讨……
王文宝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中国已同多个国家、空间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国际空间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在航天工程、卫星应用、发射服务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合作。
2010年9月,第61届国际宇航联大会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开幕。来自世界各国航天界的3000名代表,围绕航天工业、科学和教育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展开交流和对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率团参加会议,并与各国航天机构会议代表进行交流。会议宣布,第64届国际宇航联大会将于2013年在中国举办。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曾经因为种种原因,试图把中国挡在世界航天俱乐部门外的力量,越发显得苍白;“合作共赢、同享太空”的理念,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
周建平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满怀激情地说,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人类,包括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亘古以来的愿望。未来,人类载人航天活动将会越来越频繁,人类社会将能更充分地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人类文明将会被扩展到更远更广阔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