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
北大发布素质养成手册
“是否孝顺父母”将有据可查
10月25日,北京大学招生办发布《优秀中学生素质养成手册》,该手册将面向获得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质中学的高一、高二学生发放。手册详细记录学生高中阶段学习、生活过程的点滴,包括每月填写“你为父母或亲人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等;手册将在学生高二结束后由北大招办统一收回,作为当年校长实名推荐和北大自主选拔录取的重要依据。
公务员打爹遭谴责
跪地道歉称悔过自新
10月30日下午,因为打骂父母而站在舆论风口浪尖的深圳市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公务员廖天野跪倒在父母面前,泪流满面:“我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向爸爸妈妈表达深深歉意和深切的忏悔,希望你们原谅我。”与此同时,他也向学习工作过的单位和母校及公众表达歉意,希望给予自己改过自新的机会。24日,廖天野因工作和生活压力与父亲争吵继而发生肢体冲突,导致其父多处受伤。
孝亲天经地义
-朱艳红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委宣传部部长
古人推崇孝行是源远流长的。
孔子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又说:“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不用掉书袋了,祖先有关孝亲的之乎者也多了去了。汉代就有六十不朝、七十而杖的说法,老人执镶鸠鸟的木杖,相当如今的《老人优待证》,到哪儿都特受尊重。那时推荐官员叫举孝廉,孝顺才能为官。元朝刻版《二十四孝图》,供人们瞻仰学习。清康熙举办千叟宴,规格之高规模之大盛古未有。
可是,当下竟然有北大研究生出身的公务员,经常殴辱父母,稍不如意就对母亲扇耳光,对父亲连打带咬,鲜血淋漓,让人直呼禽兽,但禽兽尚有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呀,那真是禽兽不如了。司马迁说:“父母者,人之本也。”苏辙说:“慈孝之心,人皆有之。”在逆子心中,他的本、他的慈孝哪去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真是草木尚有情,人岂不讲孝!
当然,尊老孝亲的仍是多数。崔明伟是我们卧龙区的一位花季少女,父亲去世后,带着痴呆、聋哑、肢残的母亲生活。为孝母,她校边租房,放学后回家照料母亲。她的大孝至爱感动了人们。我们发现挖掘了这个典型,并给予了全方位关爱,媒体还纷纷报道。为了鼓励倡导孝行,我们将崔明伟树为道德模范,请她巡回作报告。
从上述虐亲行为可以看到,培养孝心任重道远。我认为要从三方面抓起:一是从小孩子抓起。应把尊老孝亲作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建立,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好。二是要家校联手。大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孩子看到爸妈如何孝顺爷奶,再与学校的孝义教育相结合,事半功倍。三是社会要形成氛围。孝亲是美德,不孝则受惩。全国各地评选道德模范时,侧重孝亲的典型。我们卧龙区就表彰了一批孝子孝媳,见贤思齐,效果很好。
行文至此,佳讯频传。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启动,计划在全国培养百万小孝子,为亿万孩子树立道德榜样。北大也有做法,不孝敬父母者不录取。我为这些做法叫好。
百善孝为先
-许有琴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淝河镇平塘王村村民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照顾、赡养好父母,是做人的道德底线。一个人没有父母的养育之恩,就不可能茁壮成长,更不可能有很大的作为。俗话说,穷争饿吵。但是相比过去,现在大家生活条件都提高了很多,甚至有的人在社会上还有一定地位,为什么还会发生骇人听闻的打骂父母、漠视老人的事情呢?
我们村敬老的风气就很浓,身边有很多孝敬老人的典型。有一个媳妇,丈夫得病早早去世了,但她十年如一日地细心照顾80多岁公公、婆婆。婆婆瘫痪在床,儿媳伺候喂饭、洗澡、洗衣等,比闺女还体贴。每年,当地政府都会组织孝星评比,区、镇、村在评选“五好家庭”时也会把孝敬老人作为首要条件。听说明年推荐优秀学生上北大增加了“不孝敬父母不得被推荐”这条,我很赞同。孝敬老人是一个人的道德、责任。连父母都不孝敬,哪怕再优秀又怎么能报效国家、奉献社会呢?
清官难断家务事。父母与儿女之间的纠纷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比如,生活习惯的不同,年长的父母是从苦日子过来的,有时候很难理解孩子的大手大脚;思想观念也有差别,年轻人在外闯荡接受了很多新鲜事物,对这些方面父母尤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父母来说是较难适应,年轻人有时候也反感老人的传统观念;还有父母和儿女之间的代沟、婆媳之间的误会等问题。
我们不能把所有原因都归结到年轻人身上,但是问题的关键还是缺乏孝敬老人意识,把老人当累赘、当负担。对待老人,儿女要心平气和,要哄,多陪老人坐坐聊天。孝敬老人,也需要好的外部环境和长辈的示范,相互之间交流更能帮助维护家庭关系。
养儿方知父母恩。人都会有老的一天,口头上谁都会说传承美德,关键还是在于行动,家庭美满幸福了,社会才能和谐。
打爹,天理不容
-朱 煦媒体人
在我看来,儿子打爹算不上最恶,因为还有儿子杀爹的。但是儿子打爹骂娘,如此理直气壮,实属罕见。我想可能是因为,这个儿子有学问,北大工商管理硕士;有地位,深圳市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公务员;有脾气,老婆也照打不误。事后还掷地有声地回应,这就是家里事,打都打了,你们还要怎样?
无独有偶,几乎是前后脚,北大在2012年自主招生考试校长推荐的内容中,明确提出了关于考生要孝敬父母的要求。该不会是北大惊闻了该校毕业生的不孝行为痛定思痛,要从进校源头把住孝道质量关,以免再培养出这样的不孝弟子吧?
我平静下来想想,北大还真有点“冤”,因为它绝对不会开设“打爹选修课”。这对爹妈也是既让人怜悯,又令人深思。怎么曾经骄傲的儿子,如今就变成了凶徒?
拿我本人来说,一直在当儿子,后来又兼任了爹,接下来还要兼任姥爷。在兼任越来越多的“家内职务”后,我对孝敬与被孝敬有了些许体会。
首先是儿子敬孝的天然性。儿子对父母、祖辈的孝顺是人生历程中一项天职。内容要具体,执行应到位。比如说父亲想洗脚,家里没盆,你就要即刻到超市买回,洗净,倒上温度适宜热水,端到老人家跟前;父亲喝酸奶怕凉,那你就要烧开水,温热酸奶,不能嫌麻烦。
其次是当爹被孝敬要有体谅性。如今的儿女们,各方面的压力巨大,孝敬的方式和内容会有差池或不周,只要是不打不骂,有一些不耐烦,也是应该体谅的。但是挨打挨骂的“孝敬”是超越底线的,必须超越亲情地予以痛斥,不能隐忍在家门之内,任由儿女撒野。
物质富裕、知识丰富、家外体面,并不一定能直接内化为孝敬父母的本分。所以在文化自觉的养成中,对父母善待厚爱自觉的养成,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基础。
孝顺含义不简单
-门娜丽莎17岁,北京四中高二学生
我是一名高二的学生,课业很重,但有时也会主动帮助爸妈洗洗碗和做做家务,常有朋友说我是个孝顺的孩子,在我看来,孝顺父母是理所当然的。我家的气氛很民主活跃,沟通也很畅通。在我们全家看来,孝顺的含义不是简单的听父母的话,不顶嘴,或是帮父母洗脚之类,更重要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互相理解、尊重。一个和睦的家庭是出不了忤逆孩子的,而这也是家长和孩子都需要一起学习的事情。
就拿我自己来说,从小,妈妈就教育我,有好的东西要和父母一起分享,买了好吃的一定会请妈妈先尝一口,感恩父母是打小就有的理念。现阶段,我最重要的任务当然是学习,因为努力,成绩不错,这当然是对父母的一个好的回报,同时,我还会经常给父母带来一些新鲜的想法,互相鼓励。
我最高兴的是,从小父母总是对我耐心引导,而不是粗暴地干涉命令我,这样我就愿意和他们说心里话,不会老想着反抗他们。我喜欢参加公益活动,父母没有因为怕耽误学习就阻止我,而是积极为我创造机会,从13岁起就让我走出家门参加北京义工,去福利院帮助照顾老人,参加奥运会社会志愿服务等。我在这些社会活动中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经验和道理,更加懂得如何关爱和帮助别人及家人,变得更加成熟懂事,这反过来又令父母非常骄傲,我想这也是对他们的回报吧。
看到新闻中那些子女对父母不孝顺的报道,我们家里有时也会讨论,非常惊讶怎么会有相处得那么恶劣的家庭。最后我们常常得出结论,就是家庭成员要多沟通,父母对孩子不要过于溺爱,要培养他们的感恩情怀,一个快乐的家庭才是我们最值得向往和追求的。
孝顺是基本修养
-章奶奶80岁,沈阳人
每当看到电视上播放不孝子殴打父母的新闻,我都觉得难以理解。
就拿我们家来说吧,我和老伴是离休干部,今年都80多岁了,有两儿一女。上次我老伴感冒,孩子们呼呼全赶过来了,买药的、做饭的,大家陪着我们一个多礼拜。每年单位都会有体检,子女早早就安排好谁接送,根本不用操半份心。
话说回来,因为习惯了和老伴两个人的自在生活,就没和子女住在一起,但有时候会很想他们。二儿子虽在国外,但每周都会给我们老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他出国20多年了,这个习惯一直没变过。大儿子和小女儿都住在沈阳,周末的时候一般都会把他们叫过来一起吃饭。我和孩子们约法三章,有时他们忙,周六不行的话,周日就一定得补上。别看我上了年纪,手脚还很利索,每天买菜做饭都是亲自上阵,周末自然少不了要做一桌好菜,一家人每周一次,热热闹闹的。
或许一些家庭会有财产分配的烦恼,在我们家,特别难得的就在这点上,孩子们在房产这事儿上能和我们想到一块儿。本来我和老伴也没什么财产,就现在住的这一套房子,我们想留给一直在国外的二儿子,给大儿子和小女儿说后,他们也都赞成,全家都想在老二回国后,让他有家的感觉。
周围人都羡慕我子女孝顺,觉得我教导有方。我觉得这还是要看个人修养,我的孩子们都受过多年教育。家庭氛围也挺重要的,我们家里很民主,什么事情都可以说出来大家商量。
我是个心态包容的人,生来乐观开朗,子女们都通情达理,所以觉得那些不孝的行为在社会上还是少数现象吧。现在有学校招生明确规定不录取不孝考生,我觉得要举双手赞成。百善孝为先,不管社会怎么发展,这是绝对不能改变的。(朱磊 叶晓楠 周剑、王思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