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自强
记者:新闻出版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您如何看待这次全会的意义?
柳斌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也是新闻出版界的大事喜事。《决定》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表明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意识。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也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一贯重视文化创新和文化建设,在培育先进文化方面大有建树,与时俱进地推进文化发展。面对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党中央又把文化改革发展作为党的全会的议事主题,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将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记者: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如何正确理解自觉和自信,从而达到自强。
柳斌杰:文化是政党的思想旗帜,民族的精神家园,国家的精神支柱。能不能全面把握精神生产和文化导向,是执政党的文化自觉问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需要,从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从提高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权的需要,从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这些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
在我国五千年文明发展的历程中,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也为人类文明作出重要贡献。历史证明,我们完全有理由对我国的优秀文化坚信不疑。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把文化建设提到战略地位,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大力推进文化“走出去”,改变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态势。这些实践证明,我们党既能够保障十几亿人口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也能够保证十几亿人口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践结合起来。在文化改革发展的工作上,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道路明确目标清晰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顺应时代潮流
记者: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您如何理解全会提出的这一战略目标?
柳斌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文化改革发展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这一战略目标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要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高举党的精神旗帜;必须以人为本,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牢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把继承文化传统、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收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结合起来,创造更加体现高度文明的中国文化;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进一步深化国有文化单位的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社会文化创造活力;必须坚持一手抓公益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大型文化骨干企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努力提高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把文化内容的先进性作为文化的灵魂,创新内容形式和传播的方式方法,保持文化的生机活力。
关于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决定》作了大致的表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人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持续迸发,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更加巩固,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考虑到,我国是文明古国,是文化资源大国,但还算不上文化强国,迫切需要加快建设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现有基础上,全会从国家层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符合我国实际,也符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记者:您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柳斌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动力在改革,出路在发展。《决定》指出,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全会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总体目标有4点:
——在宏观层面上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
——在微观层面上着力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无论是文化企业还是文化事业单位,都要通过改革创新,形成富有效率、充满活力,人人奋发向上的生产、经营、服务机制。
——在市场层面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文化资源的配置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改革政府包办一切文化的状况;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也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
——在国际层面上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关键是要改革、重构我国文化“走出去”的体制机制,主要通过市场主体、市场渠道、市场竞争和名牌文化产品,超越他人的文化服务实现“走出去”,让中华文明传遍世界。
记者: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柳斌杰:《决定》对进一步深化文化领域的改革开放作了重点部署,明确提出了各项任务。
——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中央决定加快国有文化单位体制改革,就是在科学界定文化单位性质和功能的基础上,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
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这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要创新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和投融资体制,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自我发展,通过上市、债券、股份制等多种方式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壮大国有文化企业的实力。
——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文化市场主体、文化产品的流通要与市场接轨,就要靠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培育传统文化产品交易市场,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市场和演艺娱乐、影视剧等演出市场,有重点地打造一些全国性国际性的文化产品交易平台,办好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重点展会,扩大市场影响力;发展大型文化流通企业和物流基地。
——创新文化管理体制。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提高文化管理效能。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放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坚持以改革开放的精神重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体制机制。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是推动文化建设的关键。只要抓住了这个关键,文化建设的其他五项任务,即树立核心价值观、创造文化艺术产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文化产业、造就文化建设大军,才能有强大的动力推进,文化建设上的突出问题才能得以解决,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才能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