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资料图片)
新华网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李清华、白瑞雪) “父亲在世时,我并没有完全理解他的价值。在他离开后,才愈发感到他的珍贵。”
在大师离去的日子里,长子钱永刚以及千千万万中国人对钱学森的怀念,让这个漫天飞雪的冬季变得温暖。
钱学森回国时,中国的科学大业正艰难起步。
钱学森离开时,现代化的天空早已星光璀璨。
半个多世纪里带给中国的一切,就是这位科学大师的遗产!
深切的爱国主义情怀,是钱学森留下的精神遗产
白菊如雪。在京西阜成路8号院这座被鲜花和挽联淹没的红砖小楼里,钱学森住了49年。
一张深灰色的书桌占据了书房兼会客厅的一半。书桌旁立着两个硕大的地球仪,把窗外的光影折射得星星点点。我们不由得设想,主人当年在这里伏案工作时,也许常常会用手指轻轻一拨,就从地球的那一端转到了这一端。
然而,半个多世纪前钱学森跨越太平洋的旅程,并非如此简单。
钱学森出生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的那个冬季。淞沪抗战中日本侵略者呼啸而来的飞机,让这位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专业学生的志向从铁路转向航空。
“科学救国是我们那一代人的理想。钱学森看得更远。他说,国家这么落后,不仅需要读书人,还必须有政治上的革命。”两院院士、钱学森的交大同窗罗沛霖回忆说,“这句话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
大学毕业后,罗沛霖到延安参加革命,钱学森则在1935年前往美国留学。他用一年时间拿下了麻省理工学院航空专业的硕士学位,随后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