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童“杨杨”
一直需人照顾的杨父
好心人来看望父子俩
杨杨上课提问
六龄童杨杨拾荒养父亲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他被视为自强自立、百善孝为先的“活典范”。来自于全国各地的问候和要求帮助的电话络绎不绝。杨杨患病的父亲被接到医院免费治疗,附近学校破例接收杨杨为插班学生。父子两人从不足十平米的租住屋被搬迁到了疗养院;原本需要六岁杨杨拾荒维系的困顿生活,也全部改为政府埋单。曾经困苦的日子,在政府和民间人士关爱之下,瞬间出现拐点。
直击爱心包围六龄童探究
下午三点钟,杨杨已经开始接待第三批前来疗养院看望自己和父亲的好心人。
一大早他就在床上被喊醒来,床头站着一位好心奶奶,满面焦急地表示:晚上做梦老看到你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外面捡破烂,又冷又饿。真遭罪呀!瞧,我给你带来一大包零食,快吃。这还有几件我孙子的衣服,你可别嫌旧了,快穿上。
午饭时间,两位记者也已经端着相机和摄影机跟在杨杨背后好一会了,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希望用镜头真实记录杨杨被社会救助之后的幸福生活。杨杨再次重复给爸爸喂饭、穿衣服,不断回答“苦不苦?为什么不觉着累?在这好吗?”等等老问题,他还被要求“走两步,对,放自然点,别回头,笑,要笑,笑一下,笑得自然点,哎,对了。”杨杨内心极不愿意这样被指挥着走台步,他更愿意拿着好心人送给他的小手枪,在大院内和新认识的小朋友玩打仗游戏。
下午三点,丁女士带着两个女儿前来看望杨杨父子。这已经是她们第二次看望从出租屋移居疗养院的这一对父子了。丁女士母女带来了床单、被套、枕头、袜子、喝水杯和父子两人够用半年的牙刷、牙膏。衣物用品在杨杨的小床上堆起来像座小山。管理员赵姨诧异地边笑边收拾:缺的东西你们一下子都置办齐了。
杨杨在爱心物品堆里翻捡自己从未见过的稀罕东西,如同半月前在垃圾堆里寻找能卖钱的废纸和空塑料瓶。
自从这个6岁男童被媒体曝光拾荒养家之后,经常游走在都市边缘垃圾堆的杨杨,已经渐渐对拾荒失去兴趣,他更关心的是,每日爱心盈门前来探望自己的好心人,又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好吃的、好玩的。
探究生活困顿的父子俩
一月前,老刘的老伴好心收留了到处租房的杨氏父子,从此他们开始为6岁的杨杨靠捡破烂供给父子两人的一日三餐唏嘘不已。
在西安市长安区上塔坡村,村民依然清晰记得杨杨和他的父亲刚搬来的凄惨模样。父亲杨星华因一年前患脑血管病后遗症,已经不会说话了。儿子杨杨长头发,脸面好久没洗的样子,一身又宽又大的旧衣服明显不合身,脚下那双解放鞋是附近大学学生军训后遗弃的,沾满了泥巴。
杨星华户籍在西安市碑林区马厂子,以前在西安东郊某厂工作,因为长期旷工被工厂开除,现在连退休金也没有。
杨星华四个兄妹曾凑钱为他开了一家饭馆,没想到杨把生意甩给服务员,自己通宵达旦呆在麻将场。最后生意被迫倒闭,只好向亲友邻居借债度日。据记者了解,杨星华曾准备承包农场,最后无疾而终。其亲戚表示,没听说过杨星华把什么生意搞成了。
长期的上门告借令亲戚对杨星华苦不堪言。杨星华的遭遇被媒体曝光后,杨的亲属给杨送去了1000元钱,并表示以后双方没有关系。杨的亲戚说,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了。杨星华在儿子杨杨出生后,请人算了一卦,预测儿子在四岁时会开始走大运。不料他自己生活愈加困顿,儿子杨杨被迫拾荒,维系父子两人的生计。
经历颠沛流离的童年
二十年前,杨星华做医生的前妻与他离婚。判给他的女儿由大姐抚养,供给大学毕业后,与杨星华彻底失去联系。
杨星华几年前“再婚”,但未领取结婚证,两人生了两个孩子,杨杨是长子,目前整六岁,还没有户籍。杨星华的一位亲戚说:“他自己生活都困难,再婚了还一口气生了两个孩子。最后搞得养活不起老婆孩子。他在外面借了不少债,都是兄弟姐妹替他还。连马厂子拆迁改造的回迁房也卖了,钱花个精光。搞得自己临老都没有自己的家居住养病。”
据杨星华的一位亲戚讲,杨一直好逸恶劳,导致家境每况愈下,借债度日使其连抚养子女的义务都无法担当。两年前杨的第二任妻子带着一个孩子离家走了。
然而,母亲的无奈离开给杨杨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地伤害。这个六岁的孩子不愿提及自己的生身母亲:“我说过多少次了,别提我妈。我恨她。”
家庭的变故和接连遭遇的不幸,让患病在身的杨星华和6岁的儿子生活陷入困境。杨星华手头资料显示,他携带儿子在西安市西姜村、西三爻村等多个城中村租房居住,随着城中村的拆迁改造,这对父子被不断拆掉的老房子和接连盖起的高楼“撵着跑”。杨杨告诉房东,他和父亲每年都要搬几次家,每次搬家都要被迫扔掉一些带不上的旧东西。
一月前流落到长安区上塔坡村时,这对父子主要家当就是一堆又脏又旧的衣服和一个小柜子,一张旧桌子。预交的一百元房租还要向大姐上门告借。没有任何生活来源的父子俩,为了一日三餐填饱肚子,只能由6岁杨杨外出拾荒卖钱度日。
杨杨每天早晨八九点离家,晚上十一二点回来。他的主要活动地是郊外垃圾堆和附近一所高校的垃圾桶。拾荒让这个孩子养了成低头走路的习惯,并对破烂随时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他曾经在无奈之下,将邻居捡回来的破烂,偷偷地卖了,为自己和父亲买午餐。
改变一去不返的拾荒岁月
杨杨拾荒养父亲的事被媒体报道后,他被视为自强自立百善孝为先的活典范。杨杨的父亲被接到医院免费治疗,附近学校破例接收杨杨为插班学生。杨氏父子的生活全部由政府埋单。曾经困苦的生活在政府和民间人士关爱之下,瞬间出现拐点。
爱心人士李女士得知杨杨的不幸遭遇后,心疼如此小的孩子竟然受了那么多的苦,决定带杨杨去吃肯德基。坐上出租车时,拉开车门的杨杨突然发现脚下滚落来被人刚扔掉的一个空饮料瓶。以前他会抢上几步捡拾到手,李女士说:“这次杨杨变得很纠结!他问我拾不拾,称一个能卖一毛钱。”当得知以后不需要靠捡破烂生活时,杨杨扭头钻进出租车。那天他在肯德基餐厅里就着饮料吃了两份炸鸡腿,吃完了闹着还要,并要求以后还要经常光顾。
上周末,杨杨家里再次来了一群政府的干部,他们帮助杨杨再次搬家,从不足十平米的租住房移居住到不远处一家疗养院。村民们回忆道,屋子里的一堆破旧东西,当着杨杨父子的面,扔到了村外的垃圾坑,被捡破烂的拾走了。杨杨临走只向父亲要来了装有亲戚和社会爱心人士捐款的银行卡,将父子俩全部的值钱家当装在自己身上。记者询问杨杨以后还会去拾荒捡破烂吗,他良久没有回答,最后不耐烦地说了一声“别问了”,然后撒腿跑开,找疗养院职工的孩子玩去了。曾经每日必须例行的拾荒岁月,在杨杨看来早已也应该成为过去。
在学校被同学称作“最差跳级生”
西安市长安区塔坡小学校长崔林涛还清楚记得杨杨刚被送到学校的样子。11月10日下午,杨杨跟随媒体记者一同来到学校。此前他非常渴望能像同龄孩子那样,走进课堂读书。崔校长说,由于杨杨随父亲刚搬到村里,白天外出拾荒几乎不在村里,校方根本无法知道杨杨到了学龄期,却仍在失学。
杨杨当天就被学校安排在一年级一班成了插班生。得知杨杨没有课本,校方尽快为他备齐所用的书本和学习用品。本周杨杨还会穿上学校给他定制的新校服。为了让杨杨把落下来的课程能赶上去,校方还安排任课老师给他“开小灶”补课。
杨杨的班主任滑燕妮老师在记者面前直夸杨杨很聪明,但由于杨杨没有系统的学前教育,和全班同学相比,明显暴露出底子薄的弱点。滑老师说,杨杨自称上过一年学前班,但4和9两个阿拉伯数字却反着写,手把手教了一周,算是学会了正确写法。入学测试中,杨杨十位数以内的加法口算能力很强,超过十位数,他表示很吃力。杨杨不会写自己名字,作业本上的姓名一栏,还是同桌小女生帮忙填的。
“这孩子的文化程度和同龄孩子相比,最少落伍半年。”滑老师不无忧虑地说,毕竟已经开学三个月了,杨杨是班里最年长的学生,又是成绩最差的,同学们暗地里戏称他是“最差跳级生”。
老师说:杨杨一直在努力
滑老师告诉记者,长期生活不规律,让杨杨养成了随便吃零食的习惯。每次下课都要设法跑出学校买零食,课桌下经常满是空食品袋。杨杨曾在同学面前出示过银行卡,最后被老师制止后才贴身保管起来。
“这孩子在外散漫惯了,到学校还有些不适应规矩。我们已经做好了长期教导他的思想准备。”崔校长告诉记者,目前主要做的是让杨杨找到归宿感,改掉在社会上沾染的坏习气。
入学不到一周,杨杨已经和三个月前就走入校园的同学混得很熟了。下课时他被安排和同学一起做游戏。习惯站在队伍最后面的杨杨被老师喊到最前面做保护“小鸡”的“鸡妈妈”。活动开始前,老师一遍又一遍的交待动作要领,杨杨认真地听着。看着杨杨和同学在操场上欢快的玩耍身影,老师感慨道,其实杨杨一直在努力,从未迟到过,即使再困难,都会按时完成作业。
在新家日子过得有些不适应
11月20日是杨杨和父亲来到工人疗养院的第二天。此前杨杨和父亲一直租住在附近上塔坡村不足十平米的小屋子内。父子挤在一张大床上,生活需要靠6岁杨杨拾荒卖钱维持两人的一日三餐。在疗养院内,父子住进了双人间,屋内不需要生煤炉子取暖了,因为有暖气杨杨更不会为村里不来卖煤的而发愁。屋子还有卫生间,随时可以洗热水澡。
护工赵姨无奈地说,杨氏父子住到这里明显有些不适应,不提醒父子俩从不刷牙;每次洗澡都要提醒好几遍,并且要把热水放好。好在杨杨懂事,每次洗澡都主动给父亲搓背,再用干毛巾搽干身子。
然而,杨氏父子还是需要赵姨时刻注意照管。“父子俩生活不讲究,没有卫生习惯,屋子里老是搞得乱糟糟的。好心人送来的零食当正餐吃,杨杨就因为积食,昨天还吐了一次。”杨星华依旧没有改变懒散的毛病,民政局1000元买的两床被子已被他尿湿多次。“他现在能自己上卫生间的就是懒得去。好心人送来的一包尿不湿,他一天就用完了。”
让赵姨没想到的是,杨星华面对社会救助,没有表现出一点振作起来的勇气和信心。昨日,一位精神病院的干部看过杨星华之后表示,杨的懒散和没有求生欲的表现,已经具备精神病的症状嫌疑,为此他曾提议精神科医生对杨做相关检查,但遭到反对。因为相关法律规定,必须有相关直系亲属和相关部门的申请,否则就是违法。
据记者了解,长安区民政局暂时安排杨氏父子在此疗养,目前正和杨星华所在的碑林区民政局进行沟通。待杨的病情和生活稳定后,会将其移交到户籍所在地。碑林区民政局一位副局长和马厂子街办工作人员到疗养院已经看过杨氏父子,并开始着手为杨星华办理低保。碑林区民政部门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接收在外漂泊多年的杨氏父子“回家”。
疗养院工作人员表示,杨星华算是半自理院民,碑林区政府给杨星华交了一个月的一千元疗养费,疗养院每月资助四百元,算是献爱心。因为缺少相关康复器材,疗养院工作人员认为,杨氏父子在此呆不了多长时间。
观点慈善救助存在“突击”现象
11月8日,杨杨靠着捡破烂养活自己及五旬患病父亲的新闻节目播出后,引起了陕西省民政厅领导和省福彩中心的关注,11月11日上午,省福彩中心向杨杨的家庭捐助了1万元现金。由于杨星华病情的关系,省福彩中心捐助的1万元现金和营养品,由长安区民政局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代为保管,用于杨星华的治疗和杨杨日常的生活费用。
在谈及此事件时,一位民政干部否认政府“后知后觉”,他解释说,像杨氏父子这样的生活困难家庭,户口属地政府部门应该及时掌握情况,按照政策及时予以帮助,但这些人往往居无定所,甚至四处漂泊,政府很难掌握其真实情况。
对于公众踊跃捐钱捐物救助的爱心行为,教育专家周永乐先生不无忧虑地表示,仅仅这样做,对于杨杨的健康成长,未必是好事。目前我国慈善救助普遍存在“突击式”和“一窝蜂”的现象。现在不少公众心存关爱之心,但往往给钱给物了事,力所能及的善行善举还做得不够,比如在杨杨父子的生活资助,以及许多孤寡老人的生活照顾上,其实需要更多的爱心人士和社会工作者,针对每个困难户的实际,有针对性的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
陕西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王国琪提醒公众和政府相关部门注意,鉴于杨杨父亲目前生活尚不能完全自理,对于救助杨杨父子的善款要委托专门的慈善机构保管,做到善款善用,专款专用,细水长流,以应对杨氏父子日后更长久的开销。管好钱、用好钱既是对社会爱心的一种保护,同时在发挥救助作用的同时,对杨杨本人也是一种爱心和理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