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山东聊城李知州村菜农李庆池查看地里长爆的大白菜,愁容满面。立冬刚过,正是白菜集中上市的季节。山东聊城的白菜却严重滞销,早熟白菜价格由去年的每公斤七八毛钱暴跌至不足一毛钱,菜农发愁。目前,聊城市有蔬菜合作社千余家,实施“农超对接”的仅有三、四十家。有关部门正加紧“牵线”,解决区域菜农种植蔬菜单一问题,提高蔬菜品种质量,让更多菜农种植“对接蔬菜”、“订单蔬菜”,以解决农民卖菜难问题,确保菜农增产又增收。新华社发(张宪举 摄)
供求信息缺乏 生产流通全靠“自觉”
近期的菜价“过山车”现象表明,减少农产品市场的经营风险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供不应求—价格大涨—大量种植—供过于求—价格大跌”,类似风险似乎成了一种周期性现象。
“顽疾”症结在哪?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指出,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全国蔬菜总供求已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菜价在合理范围内波动是正常的,但出现如此高频率的波动值得警惕。这种反常现象的发生,表面上看是供求失衡导致,但深层次原因在于流通体系中的政府缺位和流通渠道建设滞后。
政府的市场信息发布体系不完善。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认为,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信息监测主要针对价格,但对种植、产量情况基本处于监测空白。流通环节利润惊人,消费者“买贵”现象难以消除。投机心理扭曲了市场“价格信号”,导致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反映供求情况,也成为“卖难买贵”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