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指望“一税定天下”
《经济参考报》:近年来在房地产调控中,有一种或可成为“税派”的声音,认为这个领域的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征税来解决。他们建议,不仅要对价格暴涨的房子征收土地增值税,对短期持有的投机性需求征收营业税,甚至有人提出,对拥有第二套住房的家庭一律征收高额的“资产税”。您认为,税收能否成为调控房地产的手段?
陈淮:指望“一税定天下”,这显然是过于天真了。这种动辄“以税治市”的想法,从根子上说,是一种指望一个无所不能的政府取代市场的想法。其不仅夸大了政府的作用,而且也过度夸大了税收的调节、调控职能。
税收对调控房地产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越过一个合理边界去征税。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税收这副“药”也是一柄“双刃剑”,它不仅不能“包治百病”,而且吃错了、吃多了还会有很大的不良后果。税收是政府集中资源的主要途径。把资源集中在政府手里,在一定范围内,政府可以更好地提供公共产品,救助、保障低端群体。但政府并非是一个高效率的资源配置者,离开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优化和效率是无法充分实现的;而且过度依靠行政权力配置资源,一定会导致寻租腐败。房产税对房价肯定有影响。从短期看,一些手握多套房子的人因为持有成本的上升,可能会把闲置的房子推向市场。另一方面,房产税也使一些原准备买大房子的人顾及未来长期纳税的负担而改为选择较小的房子,由此而来,市场需求会相对缩小。供求关系的这种变化,当然会反映到房价中。但即使如此,我们也仍要明确无误地强调,房产税不是用来调控房价的税种。针对不动产征收资产税,这是一项长期的制度建设。一旦开征,将来不论房价的高低涨落,这项税都将存在下去。
楼市调控没打算让所有开发商都活下去
《经济参考报》:随着各地房价或明或暗的下降,近来,在多个地区出现了老业主打砸售楼处,要求退还差价的现象。从一个学者的角度,您认为,应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陈淮:从北京、上海发端,“楼盘降价—老业主抗议—新业主抢购”似乎已经成了多座城市都在上演的戏码。这只是房地产市场更迭变化的开始。房地产业在创造了住房总量20年翻7倍的奇迹之余,已经到了转型的“关口”。抑制过度的购房需求,推动楼市的优胜劣汰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楼市调控没打算让所有开发商都活下去。没有一个行业能够只靠不断涨价来实现盈利,楼市自然也不能例外。楼市在未来需要做好准备,迎接政策和现实的两大考验。其中,政策的考验包括了货币政策和利率的规律性调整,以及宏观经济反通胀的大环境;现实的考验则是购房者对商品房品质和配套的日益挑剔。在这样的考验下,势必会有一些开发商“掉队”。
没有病弱个体的不断淘汰,房地产行业就不可能得到提高。就像上世纪名噪一时的家电品牌到今天已经基本绝迹,但并不妨碍中国登上世界家电大国的“宝座”。同样的,房地产业也将会有这样一个轮回和蜕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