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访谈
全面预防、积极治疗、消除歧视
——卫生部部长陈竺谈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
新华网北京11月30日电 1981年世界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至今,在短短30年间,艾滋病已肆虐全球,夺去2500多万人的生命,摧毁了千百万幸福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社会负担。
世界各国与艾滋病这一共同敌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持久战。在第24个艾滋病日到来之际,卫生部部长陈竺就我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问:当前我国艾滋病疫情整体形势如何?
答:截至2011年10月底,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4459例,其中病人166207例、死亡88223例。2011年1至10月报告感染者45749例、病人30303例、死亡16338例。
根据卫生部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微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结果,截至2011年底,估计我国现存活感染者和病人约78万人,其中病人约15.4万人;2011年新发感染者约4.8万人,因艾滋病相关死亡约2.8万人。
我国艾滋病疫情总体形势向好。从全球来看,我国的感染者和病人数约占全球的2%,仍属于低流行国家。
问:艾滋病传播速度、传播途径、人群分布及地域分布等方面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答:从整体疫情看,依然呈上升趋势,但增速减缓;艾滋病感染者发病进入高发期,死亡人数增加。
从传播途径看,转为以性途径传播为主,并且持续增高。
从人群分布看,吸毒人群感染率下降,男男性行为者上升;各年龄段人群均有报告,但以老年男性和青年学生上升较快。
从地域分布看,局部地区疫情严重。四川布托县、昭觉县,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云南瑞丽市、陇川县等地方感染率超过1%,已属高流行地区。
问:近年来,党和国家对防治艾滋病采取了哪些积极措施?
答: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和关心艾滋病防治工作。近年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多次到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看望艾滋病患者,慰问医务人员和志愿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坚持每年深入基层和疫情严重地区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与艾滋病患者座谈,同艾滋病致孤儿童和老人共度除夕夜,邀请艾滋病致孤儿童和患儿,以及医生和教师到中南海做客座谈。李克强副总理先后3次召开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并视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实际行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民健康的关心和坚决遏制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的决心。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艾滋病防治法规和政策措施。去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今年,将要下发第三个《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中央财政加大了防治经费投入,近年来,中央财政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大,2007年为9.4亿元、2008年10.7亿元、2009年12.2亿元,2010年增加到20.7亿元、2011年增加到22亿元,地方财政也在逐步增加财政支持力度。
问:艾滋病防控工作还面临着哪些困难和挑战?
答:当前,随着疫情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艾滋病防控任务艰巨而复杂,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和挑战。
一是“四免一关怀”等政策落实不平衡,防治措施覆盖面还需提高;二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入发病和死亡高峰,耐药人群增多;三是抗机会性感染的费用较高,病人因无力负担而不去就诊,影响抗病毒治疗的覆盖面和效果;四是国际合作项目进一步减少,需加大投入,弥补经费缺口;五是社区组织参与不够;六是社会歧视比较严重,消除社会歧视困难较大;七是防治工作风险高、任务重、压力大、待遇低,队伍不稳定。
问: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将如何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
答:“十二五”期间,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目标是减少艾滋病新发感染、降低艾滋病病死率、减少社会歧视、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到2015年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控制在120万人左右。
下一步,我们要在总结和推广防治经验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继续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贯彻《通知》和即将印发的第三个《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的要求和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会议精神,完善防治工作机制,健全防控网络,在深入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基础上,全面落实扩大宣传教育、监测检查、母婴传播阻断、综合干预和抗病毒治疗的覆盖面,加强血液管理、医疗保障、关怀救助、权益保护、组织领导和防治队伍建设的“五扩大、六加强”的防治措施。
要积极研究解决机会性感染治疗和因输血或血制品感染艾滋病人群问题,建立和完善社会组织参与防治工作机制,开展降低艾滋病新发感染的现场综合研究,摸清和掌握有关人群的流行规律,全面做好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