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有媒体近日对有关乳品新国标的制定过程产生质疑,公众担心为保障大企业利益而降低乳品标准。大企业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菌落总数含量为何放宽?卫生部相关负责人及几位专家对此逐一解答。
企业并未参与审评委员会工作
“企业不可能‘绑架’乳品标准。”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食品安全标准处处长张旭东肯定地说,“审评委员全部来自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并没有企业参与。”
据介绍,一项食品安全标准的出台包括立项、起草、公开征求意见、审评、报批等多个环节,企业界代表只是参与了前两个环节。在乳品新国标制定过程中,大约有600名各界人士参与,具体起草的专家有70多位,其中有企业代表9人。
参与起草阶段的人员包括来自农业部、国家标准委、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10多个部门的代表,以及企业、学者等专业人士。经过集体讨论形成征求意见稿后,进入公示、修正环节,并形成一份正式的草案。该草案提交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进一步讨论与修订,经过审评、报批等环节后,正式向社会公布。
“其中最关键的阶段应该是审评环节,而在审评及以后的各个环节,绝对没有企业参与,这是有明文规定的。”审评委员会秘书处王君副研究员说。
在卫生部网站上公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中,记者看到具体名单包括10个专业委员会的350名委员,以及农业、商务等20个单位委员,其中没有企业界人士。
“百姓餐桌”乳品标准只高不低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对于放到百姓餐桌上的产品,新标准只高不低。”乳品安全标准专家组组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王竹天说。
以婴儿配方食品为例,新国标增加了10多项检测内容,仅维生素项目一项就增加了维生素K、泛酸、叶酸的检测,在矿物质、污染物等微生物项目中也增加了相应内容。有些标准比国际标准更加严格。
生乳标准为何放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微生物专家刘秀梅说:“1984年的老国标将菌落总数分为4个等级,Ⅰ级低于50万个/毫升,Ⅱ级低于100万个/毫升,Ⅲ级低于200万个/毫升,Ⅳ低于400万个/毫升。新国标将最低门槛调整为200万个/毫升,实际上要求更严格了,不能说成放宽。”
专家介绍,在新发布的66个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包括生乳、婴幼儿食品、乳制品等乳品产品标准15项,生产规范标准2项和检验方法标准49项。与过去的标准相比,新国标突出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限量规定以及标准的强制性,其中对“百姓餐桌”上可见产品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无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