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4日电(刘辰瑶浦铖杰)“中国气象服务在宽领域、弱基础的条件下,应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4日在此间举行的“2011年现代天气气候业务发展与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交流会”上指出,气象预报预测的准确率和精细化、客观化作为气象业务发展战略部署的核心目标,正得到稳步提升。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指出,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是检验气象业务发展的重要标志,气象业服务能力和气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将能更好地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中国气象局已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加强现代天气气候业务发展顶层设计和规划、组织开展业务发展与改革试点、加强相关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打造自动化智能化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努力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精细化和客观化。
据介绍,从服务角度出发,气象预报预测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适应农村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精细化要求、城市化发展与公众需求多样化精细化需求、各级地方政府防灾减灾预报预警需求等。而目前预报预测能力在与快速增长的市场服务需求、与社会各界对预报预测准确率的期待相比,仍然存在部分“不适应”的问题。
对此,矫梅燕强调预报预测准确率不是单一、简单的硬指标,其根本出发点是政府和社会公众需求,未来相关部门将继续通过加强数值预报模式、完善业务技术体系和改革会商流程等,进一步推进气象服务能力适应现实需求。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张祖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现代化设施越来越多暴露于各种气象灾害的情况,迫切要求气候信息服务能有效帮助政府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张祖强介绍,除将灾害监测作为重点工作外,相关气象部门还主要通过灾害历史数据库建设为农村、城市规划及学校选址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努力实现防灾减灾“关口”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