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12月27日电(记者王猛、杨成军、管建涛)东北地区通过土地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能,助推东北大粮仓粮食产量再攀历史新高。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400万亩以上。但主产区分布集中,位于吉林省西部的白城、松原等地常年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是东北地区苏打盐碱化的严重地区,重度盐碱地面积达44.42万公顷。由于土地盐碱化、沙化严重,土地利用效益低下,粮食增产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2007年9月,总投资62亿元、总面积558万亩的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这是吉林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涉及三个国家贫困县和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根据规划,将用3-5年时间,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458万亩,新增水田405万亩。“仅新增的405万亩水田,可年增产大米33亿斤。”吉林省副省长王守臣说。
为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力度,提高粮食产能,辽宁省将土地整治资金向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集中区、大中型国有农场和农用地整理等重大工程项目倾斜,深入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并提出要加快闭坑矿山、采矿塌陷等废弃土地的复垦。
作为我国粮食总产和商品粮总量双第一的黑龙江省,早在2001年就开始推进土地整治。目前,这个省已规划布设和实施各类土地整治项目512个,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082万亩。这些项目全部完成后,可新增耕地157万亩。
2009年,黑龙江省庆安县曙光村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通过撤并空心村屯,将7个自然村合并成为一个村,新增耕地1700亩,改造中低产田2.3万亩,耕地质量明显改善,粮食产能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