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宋向乐)6月2日,“网上看河南”记者们来到新城济源。在济源市情说明会上,济源市委书记赵素萍介绍到: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是传说中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祥地。位于豫西北、晋东南交汇处,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晋城市毗邻;南临黄河,与洛阳市隔河相望;西踞王屋,与山西省运城市接壤;东临华北平原,与焦作市相连,自古有“豫西北门户”之称。面积1931平方公里,人口68万。
济源1988年撤县建市,1997年升格为省辖市,2003年被列入河南省“中原城市群”,2005年被列为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全国市容市貌管理先进市、全国篮球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文化模范城市。
一个个国家级城市表彰名衔不禁让人好奇,这个只有68万人的城市是如何获得如此多的显赫头衔。在济源市情说明会上,赵书记告诉了我们答案,那就是这个城市每个人都深深热爱着济源,是济源将他们凝聚在一起。在济源每个人都会因为热爱这个城市而主动捡起地上的烟头、纸屑等杂物;在济源人们会因为热爱这个城市减少对它的污染,而将工业区从市区迁移到山上;而在一项申请国家文明城市的民意调查中,百分之九十九的济源人选择了支持。
济源是一座朝气蓬勃的工业化城市
工业是济源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2010年全市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46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1.6%;全市现有各种经济类型的工业企业89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0家;大型企业4家(钢铁公司、豫光集团、中原特钢、济源煤业),中型企业23家;豫光集团、济源钢铁、万洋冶炼、金利冶炼、豫港集团、沁北发电6家企业入选河南省规模效益百强企业;清水源科技、矿用电器2家企业入选河南省高成长性百高企业;豫光集团、济源钢铁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豫光集团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总资产733亿元,职工7.9万人。
济源市强力实施“工业出城、项目上山”
如果不是亲眼看见坐落在孔山脚下拔地而起的一栋栋规划有序的厂房,你绝对不会想到,沿孔山一带绵延6平方公里的一座座现代化的工业厂房,曾经是荆棘丛生的荒山荒坡地。
济源市山区丘陵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8%,人均耕地仅0.8亩,已接近联合国规定的粮食安全警戒线。特别是随着济源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河南省投资的重点项目纷纷落户济源,靠土地供给指标远远不能满足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需要,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近年来,为了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济源市委、市政府早觉悟,济源市国土资源部门早行动,主动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在励行资源保护,基本保障经济社会建设的资源需求方面赢得了主动。
为解决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改善济源市区的空气污染,2003年初,济源市组织发展改革委、国土、建设、环保等有关部门对全市土地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后,认为市域北部太行山脚下的两三万亩荒山荒坡,如果加以整理,完全可以用作建设用地。为此,济源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工业出城、项目上山”的工业发展思路,在济源市北部、南部山区确定了孔山和“五三一”两个工业集聚区,面积73平方公里。
济源市的虎岭产业集聚区和玉川产业聚集区
虎岭产业集聚区位于济源市西南部,是全省180家重点发展的产业集聚区之一。远期规面积35平方公里,2020年前规划建设8.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煤化工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和服装及轻工产业。集聚区现有企业32家,其中,有河南济钢(新区)、中原特钢、豫港焦化、金马焦化、金利铅业等大型企业5家,规模以上企业16家。2010年集聚区工业总产值完成155.5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34.15亿元,较2009年增长25.3%,利税13.8亿元,企业从业人数9800人,较2009年增长4.9%,新增建成区面积90万平方米。2011年,集聚区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抢抓机遇,统筹运作,第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产6.7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2亿元,利税0.72亿元,新增就业584人。
玉川产业集聚区,是济源市委、市政府强力实施“工业出城、项目上山”战略,向荒山荒坡要土地、要空间、要优势、要发展,充分利用南太行荒山荒坡,在原有的豫光股份、豫光锌业、恒通集团等基础上,于2007年3月规划建设的。
集聚区规划总控制面积26平方公里,除保留原生态1万亩外,可开发利用山坡地2万余亩,相当于建国60年来济源工业用地的总和,可满足未来十年济源工业发展的用地需求。集聚区以打造“新兴的新能源和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区、生态园林产业园”为目标和特色,主导产业定位是有色金属及深加工、化工深加工、太阳能光伏。
济源是一座独具魅力的山水旅游城市
大山大河交相辉映,风光旖旎。黄河小浪底融小浪底水库、黄河三峡于一体,烟波浩渺,壮丽秀美,2006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王屋山系道教名山,是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被列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号称“天下第一洞天”,宫观庙宇星罗棋布,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然景观雄伟壮丽,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06年成功晋级世界地质公园;五龙口群峰巍峨,沟壑幽深,猕猴顽皮,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九里沟山水逶迤相伴,危崖悬瀑,如诗如画,因茶仙卢仝在此著《茶谱》、吟《七碗茶歌》而名扬天下;济渎庙集唐宋元明清历代建筑之精华,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18处。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在济源流连驻足,挥毫泼墨,白居易盛赞“济源山水好”,清乾隆帝称誉“名山胜迹”。
济源是一座开放的交通枢纽城市
济源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焦枝铁路与侯月铁路在境内接轨,207国道穿境而过,太澳高速济洛、济晋段,济焦高速、济运高速,在济源形成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济源加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修订出台了优惠的投资政策,对外来企业在财政扶持、土地供应、手续办理等方面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全力打造优良的行政环境、司法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等领域,有来自欧美、东南亚、日本和港澳台地区等外商投资企业近300家。济源正在逐步成为中西部一个开放的经济特区。
济源正在为申请文明城市努力
如今的济源全市上下正在齐心申请国家文明城市。在马棚村记者们看到笔直干净的马路,两旁齐齐的杨柳,一排排整齐的民居,无论如何也看不到马棚村老书记所说的当年马棚村破落不堪的样子。
在承留镇一中里的承留镇记者们看到了济源的乡村少年宫。一群群活泼的孩子们在打乒乓球、羽毛球,做着各种各样的运动。科技室的孩子们在研究者各种科学器材,还有画室,音乐室,完整的硬件设施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活动。关心青少年的发展,正是一个文明城市所必须具有的一种态度。
网上看河南的记者们看到这些后,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祝愿,祝愿济源成功申请国家文明城市,而每一个济源人也深信这点。因为68万济源人有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为了济源的发展,必将会努力拼搏。
未来的济源必将腾飞
“十二五”时期,济源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城乡一体化为主战略,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大力弘扬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坚持先行先试、创新创业,着力改革开放,着力项目带动,着力产业提升,建设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一体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左右,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5000美元,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2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研究和开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再下降16%左右,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累计下降10%以上。
济源,一个充满生机、魅力无限的现代化城市正在中原大地快速崛起!在中原经济区的大背景下,相信济源必将会做出一番成绩为河南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