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天内连发两起重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第二天悲剧再次上演。短短两天时间里就有已有62人因为高速追尾事故殒命。8月26日2时40分左右,陕西省延安市境内的包茂高速公路一辆双层卧铺客车和一辆装有甲醇的罐车追尾,事故造成客车上36人死亡、3人受伤。 26日13时30分左右,沪蓉高速四川广安境内发生一起汽车追尾事故,造成12人死亡;27日6时许,青(岛)银(川)高速公路陕西省绥德县境内发生一起商务车与大货车追尾事故,导致9人死亡;27日16时许,甘肃省道205线成县境内一辆客车与一辆货车相撞,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5人死亡、9人受伤,其中重伤8人……

  尽管26日凌晨发生特大交通事故后,国务院成立事故调查组,中国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孙华山会同公安部副部长黄明立即率工作组赶赴事故现场,指导地方政府做好事故救援等工作。我们仍须深刻反思:我们能做的还有多少?死者已矣,生者当自强。对“8·26”特大交通事故进行深刻反思,并汲取教训,以绝后患,才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

 
————两天内连生四起事故————
 
  什么是中国式交通事故?马路悲剧为何总在上演?
“卧铺客车”存废再次登上国民议论讲坛

  又是卧铺客车,又是凌晨时段,又是跨省奔行,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近年来,一幕幕悲剧,一条条生命,一次次刺痛,让我们喘不过气来。今年6月20日凌晨,沈海高速公路,一辆由无锡驶往厦门的双层卧铺客车坠入36米深的山谷,17人死亡,28人受伤;去年3月16日凌晨,山西临汾一辆跨省运营的双层卧铺客车发生碰撞,12人死亡;去年7月22日凌晨,京港澳高速公路,一辆中型客车起火后燃烧,41人死亡。

  卧铺客车问题尚属质量范畴,凌晨行车、疲劳驾驶则是人为因素。凌晨2时至5时左右,是人一天中最为疲劳、困乏、睡意最浓的时段,无数血的教训证明这个时段开车最为危险。鉴于去年国庆期间全国连续发生多起凌晨行车导致特大交通事故,公安部于去年10月9日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各地交警对凌晨2时到5时营运的卧铺客车,就近引导至站点停车休息。山西随后规定,禁止跨省运营的双层卧铺客车在每晚8时至次日6时驶入山西境内高速公路。显然,制造“8·26”特大交通事故的客运企业和驾驶员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凌晨2时40分仍在路上疾驰。

  卧铺客车再度成为众矢之的。我国卧铺客车的数量只占大客车的1%左右,但其在事故中的死亡人数比例高达10%。若从死亡人数看,它的危险系数是普通大客车的10倍。正因为此,这种重心高、过道窄、车门少,一旦发生事故损失惨重的卧铺客车近年屡受社会诟病。不难想象,如果这次特大交通事故的卧铺车的后部多一道车门,并能及时打开,恐怕生还的人数会有所增加。公安部门亦于去年出台规定,从今年3月起暂停这类客车登记,这意味着数年后卧铺车将退出公路客运市场。规定一出,诸多生产及运输企业表示不满。试问企业,还要用多少生命,才能唤起对客车安全的重视?【详细
 

夺命"大货车"再次进入人们视野

  首先要说的自然就是小车追尾大货车的事故,这是最典型的中国特色高速公路事故,而小车车上人员的伤亡率在这样的事故当中高得惊人。路上跑着的大货车,多半性能低下,典型的老牛拉破车,遇到点坡度,只能挂着一挡慢慢晃。加上大卡车的超载常态化,与性能日益进步的私家车相比,卡车与小车的速度落差悬殊,对小车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另外大卡车司机中缺乏职业操守和道路安全常识的并不在少数,随意霸占小车道行驶或是停靠路边修车成为家常便饭。车尾防护栏的缺失,大卡车成了大祸车,远高于小轿车车头高度的卡车车尾,就如同一个个血盆大口,我们该如何躲避它们的威胁?

  跟车不跟大货车,这是首要提醒。大卡车车尾高度正对小车驾驶者头部,而无论我们的小车有多么好的安全性,在光屁股的大卡车车尾前,小车的两条脆弱的A柱根本不堪一击。紧跟大卡车视野严重受影响,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应变的余地很小。此外,千万要戒除从慢车道甚至是路肩超车的坏习惯,尤其是在视野不好的夜晚,要知道在慢车道龟爬或是停在路肩修车的大卡车可不在少数,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最后要提醒的是,在超越大货车之前,一定要灯光或鸣笛警示,不少大货车的货箱宽度甚至影响了后视镜的观察范围,贸然超车风险也相当大。【详细
 

事故高发在于人、车、路等因素 主因还在人 : 交通违法行为普遍存在

(关键词:安全意识、法律意识、驾驶经验、客运车辆、超员、超速、超载、护栏、防撞性能)

  “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交通违法行为普遍存在,是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江西省公安厅副厅长罗永银说。

  2010年,该省发生的37起一次死亡3—9人的交通事故中,由这两类违法行为引发的共有14起,造成51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41%和38%。另外,驾龄在5年以下的驾驶人,驾驶技能参差不齐,驾驶经验不足,危险判断和处置能力差,往往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群体。据统计,这类低驾龄的驾驶人每年发生交通事故近3000起,造成600多人死亡。

  “广大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普遍不强,交通法律意识淡薄,也是造成交通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罗永银分析道。 2008年,该省普通公路上发生涉及行人交通事故622起造成162人死亡,分别占交通事故总数的10%和11%。 “除了人的因素,车的因素也不可忽视。尤其是9座以上的客运车辆事故。”罗永银说。由于受客运企业、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影响,客车运营普遍存在超员、超速、疲劳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极易引发重特大交通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特大事故。

  “十次事故九次快”,超速行驶违法行为已成为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仅2010年上半年,江西省发生的30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中,因超速行驶违法行为导致的就有10起,占到总数的33%。

  车辆驾驶员超速、乘坐人不系安全带现象非常普遍,小车超速现象在高速公路上尤为突出,从2006年至今,高速交警共查处超速50%以上的交通违法行为近10万起。

  此外,从多起高速公路特大交通事故看,相当一部分事故车冲越中间护栏或冲出路侧护栏,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国高速公路护栏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偏低,防撞性能偏弱。 【详细

 

  

 
  汽车追尾事故成交通事故头号"杀手" 距离留住生命

消费者——两厢车遭受追尾会更猛

  据了解,汽车追尾事故已成为交通事故的头号“杀手”,尤其是大型车辆与小车发生追尾后,常导致小车乘客死亡。“汽车尾部安全?没有那么严重吧,追尾时后面的车一般都会急刹车,撞击的劲儿不会很大。我觉得还是正面和侧面发生碰撞会多一些,当被记者问及如何看待汽车尾部碰撞安全时,正在一家4S店购车的方小姐如是说。这家4S店销售人员则表示,像方女士这样忽视汽车尾部安全的购车者占绝大多数。对于汽车安全,虽然重视的人越来越多,但主要关注的还是汽车正面和侧面抗撞击能力,对尾部防撞性能关注甚少。

  业内专家指出,在天气复杂的情况下,小汽车有可能在静止或行驶的状态下,被高速行驶的车辆特别是重量级大货车追尾碰撞,从而使小车遭受巨大的能量冲击。两厢车由于没有尾厢设计,相当于缺少撞击缓冲区,后排乘客遭受追尾冲击的力度更猛。尤其在底盘结构不牢固的情况下,两厢车的后排乘客遭受到伤害的几率更大。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或准备汽车时,不仅要关注汽车正面和侧面的抗撞击性能,更要关注汽车尾部的防撞击性能,切勿掉以轻心。【详细

 

厂方——汽车安全设计“重前轻后” 更猛


  过去,不少厂方技术人员认为:汽车遭遇追尾时的乘员安全性,主要取决于汽车的底盘结构是否结实。影响汽车和乘员安全的最大威胁,是来自正面及侧面的碰撞,而不是尾部碰撞。他们说,首先是两者遭遇的撞击力不同,正面碰撞的速度可能是两车速度之和,追尾撞击的速度则是后车和前车的速度之差。

  业内专家指出,多年来,在上述错误观点的影响下,汽车的尾部安全性能逐渐被忽视,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无法得到健全。许多汽车厂商更是钻碰撞测试的空子,在需要碰撞的车头和车门处增加防撞钢梁,在不需要碰撞的地方则尽量缩减成本,避免使用更多的优质钢材。其结果是,许多在碰撞测试中获得五星成绩的车辆,却在追尾事故中造成更严重的损坏或人员伤亡。在本文开头所述车祸中,有些车向前连续撞击多辆车,但车头损坏都不严重。相反,在汽车追尾的事故中,有些安全碰撞测试成绩不错的车型,车辆尾部车体却遭到了严重的毁坏。这就说明目前市场上汽车安全设计的一种错误潮流“重前轻后”。

详细

 
  夺命的是客车 追问的是漏洞 我要的制度呢?
技术限制和法制保障双管齐下
  在技术层面,待技术研发成熟时,建议出台相关政策,使客车生产企业在车辆出产、销售过程中,普及车载限速装置(发动机限速装置)的安装应用,即在车辆超过限定速度后,通过车载电脑发出指令,强制性控制车辆行驶速度。同时,建议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增加客车强制安装使用车载限速装置的规定,从源头上杜绝客运车辆因超速违法导致重特大乃至群死群伤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法律层面,建议修改相关法律法规,首先是在驾驶时间上设定两个限制时段:连续驾驶不得超过2小时;一天驾驶时间累积不得超过8小时。将“疲劳驾驶”改为“超时驾驶”,这样表述更具科学性,也便于准确认定违法行为。同时,在目前已经成熟的技术手段基础上,在客货运车辆上推广安装便于交警检查驾驶时间的计时装置,为判定超时(疲劳)驾驶违法行为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以此实施严管严控。其次,在现行法律法规的处罚标准上,加大处罚力度,对公路客运车辆载客超过额定乘员20%以上的,增设暂扣车辆进行安全性能检测并处15日以下拘留的规定。第三要完善非机动车(助力车)管理的法律法规,将非机动车的定义限定为“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将有动力装置驱动的电动自行车等纳入机动车范畴,规定驾驶人要学习考试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使其具备应有的交通安全素质。【详细

 

严肃追究事故责任 适时果断启动行政问责

  陕西延安长途客车与罐车追尾造成36人死亡、沪蓉高速四川广安段面包车追尾大货车造成12人死亡、青银高速陕西绥德段商务车追尾大货车造成9人死亡……近日接连发生的几起重特大交通事故深深刺痛着公众神经。人们为车祸中消逝的鲜活生命扼腕,更深深思考着惨剧背后的交通安全管理漏洞。

  客运交通安全事关重大,不可有须臾懈怠。京珠高速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交通运输部曾对卧铺客车采取了“强制监控”和“强制休息”等严厉措施。有关部门从2012年3月1日起叫停了相关卧铺客车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注册登记。但这之后,“夺命客车”悲剧仍不断上演,相关安全隐患难以根治。延安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就再次发出警醒:交通安全管理要有制度,更要抓落实;要重视事后追查,更要防患于未然。

   频发的公路交通事故,已成为我国公共安全领域的重大祸患。而随着上路车辆增多、路况复杂程度增加,对当前交通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必须吸取深刻教训,严肃追究事故责任,适时果断启动行政问责。同时,更要以此为契机完善相关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堵住安全漏洞,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详细

 
  知法守法 安全驾驶务必从我做起 
政府部门 亟待健全汽车尾部安全标准 专家建议 谨慎驾驶以预防追尾事故
   政府部门 亟待健全汽车尾部安全标准 据了解,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汽车尾部安全性能的法律法规。在我国唯一的新车安全碰撞测试程序中,也只有正面100%碰撞测试、正面40%碰撞测试和侧面可移动障壁测试三种程序,没有专门针对车辆尾部的碰撞测试。某厂汽车技术人员范师傅表示,由于测试标准中“前后有别”,不少汽车制造企业为了达到5星级安全标准,对车身正面和侧面可谓“精心呵护”,配用最高强度的钢材,而在尾部却为了节约成本舍不得投入更多。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一些接受测试的车型前面、侧面碰撞时表现非常好,而现实生活中尾部发生车祸时却损伤特别严重。

  专家建议 谨慎驾驶以预防追尾事故 其一、谨防压速行车。在公路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一辆车在快车道上慢悠悠地走着,跟前车拉着一大段距离,而它的后面却跟着一串着急而又无奈的车,整个快车道因为这一辆车而变得比慢车道还要慢。驾驶员在快车道压速行车,容易造成后车司机烦躁而急于超车,使得路段秩序混乱,同样也不利于安全。其二、谨防突然并线。在快车道还经常能碰见一种特悬的情景:大家都走得好好的,突然有一辆车减慢速度,打着灯要往右并线。于是,后面的车必须一辆接一辆地急刹车,几个车道相继拥堵,甚至发生严重的追尾事故。要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驾车人应清楚自己到达目的地及路线,不能轻易进入快车道。其三、谨防精力分散。不少追尾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后车司机精力不集中造成的,哪怕就是一瞬间,有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有的驾驶员习惯在开车的同时打电话、天马行空地想事情、抽烟甚至吃东西等等,当有突发情况时,驾驶员不能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其四、谨防刹车距离过长。汽车满载货物时刹车距离过长,如遇前车突然刹车极易造成追尾,所以,一定要与前车保持适量的安全距离。【详细

 

车祸后如何自救?

■症状一:胸部剧痛、呼吸困难 怀疑伤情:肋骨骨折刺伤肺部

  在车祸中,撞击是驾驶员最易受到的伤害。被方向盘撞到胸部后,如果伤者感觉到剧痛和呼吸困难,应该怀疑肋骨发生骨折。肋骨骨折之后,如果碎骨进入肺叶,刺破肺泡,可能形成血气胸,引起肺栓塞,甚至导致死亡。如果车速过快、撞击力量过大,在撞车的瞬间,收紧的安全带也可能造成肋骨骨折。 如果怀疑骨折,伤者千万不要贸然移动身体,避免碎骨对内脏造成新的伤害。如果手臂仍可以移动,接触到手机,就打急救电话求救,或者呼喊请别人帮助。

■症状二:腹部疼痛 怀疑伤情:肝脾破裂大出血

  大多数小客车的方向盘比较靠下,发生撞击时,肝脏和脾脏等器官最易受到侵害。假如肝脾破裂,发生大出血时会有腹痛出现。但这种疼痛并非难以忍受,很多伤者的神智仍会清醒。 伤者要判断呆在车里是否安全,如果车子有起火等隐患,则要缓慢地离开车。但最好不要长距离走动,同时动作要缓慢,即使是在等候急救车的时候也不要再随意走动。

■症状三:出血 怀疑伤情:外伤 撞击或其他原因可能会使司机的头颈部或胸部受外伤。

  颈部的血管是最重要的部分,最好先检查颈部是否出血。 在大量出血时最好能用毛巾或其他替代品暂时包扎,以免失血过多。等到医务人员到来后再用三角巾等仔细处理伤口。有的出租车司机很有经验,会在车上放上毛巾等物品。私家车主也不妨借鉴,在紧急情况下会派上大用场。 多数侧窗玻璃已作钢化或区域钢化处理,撞击后玻璃会破碎为一粒一粒的、没有棱角的玻璃;前风挡已开始使用夹层玻璃,撞击后会有网一样的裂纹黏结在一起而不会破碎。

■症状四:肢体疼痛,肿胀、畸形 怀疑伤情:骨折

  骨折后最忌讳自己乱动或是被别人错误包扎。骨折后的每一次移动都有可能对以后的恢复造成损失。搬动伤者前一定要确定伤肢不会发生相对移动,否则血管和神经都可能在搬动时受到伤害,对以后的痊愈造成不好的影响。 如果请别人帮助包扎伤肢,最好找木板或是较直、有一定粗度的树枝,同时用三根固定带将两至三块木板在伤肢的上中下三个部位横向绑扎结实。

■症状五:脖子疼 怀疑伤情:颈椎错位?

  车祸中,副驾驶座位乘员容易发生颈部损伤。如果感觉自己的颈椎或腰椎受到了冲击,应坚持请专业医护人员搬动。人的脊柱中有很多的神经,在不当的搬动中受伤的话很有可能形成永久性的伤害,甚至瘫痪。 在搬动颈部损伤病人的时候,医务人员要非常的小心,要在有硬板担架的情况下用平铲的方式才能搬动,还要用颈托等固定。 坐车的人一般都比较放松,很少有人会系安全带。特别是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乘员,司机会在遇到危险时本能地躲避,将副驾位置置于直接撞击的地方,发生车祸时的危险性更大。所以系好安全带对副驾乘员更重要。 如果是行人和骑自行车人被撞,头部直接撞到地上,很有可能出现脑出血;伤者也可能会昏迷、呕吐;此外,骨折的概率也很大。 遇到这样的情况后,如果自己没把握就不要乱动,可在原地等急救中心的医务人员来处理。 司机可在车上备几样急救物品以防不备之需。如木板、一些绷带以及一块清洁的毛巾,药品只需准备心痛定和硝酸甘油就足够了。 【详细

 

 

 

 
编辑:韩波 图表设计:蔡和瑾 专题号:2012-0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