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一群平时跑在采访一线和伏案在电脑前的记者、编辑们,有一天带着铲子、毛刷等考古工具,进入探方内,亲手发掘“文物”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情景?4月6日,第七届“全国网络媒体陕西行”记者团一行来到汉阳陵博物馆模拟考古基地,在专家的带领下,当了一回“考古学家”。
汉阳陵博物馆位于西安北郊的渭河之畔,是依托西汉第四位皇帝景帝刘启及其皇后合葬的阳陵陵园而建立的一座考古遗址性博物馆。1999年建成开馆,设有考古陈列馆、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南阙门遗址保护展示厅、宗庙遗址四个基本陈列,展示文物一万余件。此次记者探访的模拟考古基地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模拟考古探方有外葬坑、建筑遗址、墓葬3大类5种共8个探方。每个探方都“埋着”瓦当、陶猪、陶羊、陶鸡、陶俑等“文物”。
当天,在经过专家介绍考古基础知识和发掘方法之后,参加体验的记者们便迫不及待进入探方,伏下身子,拿起手中的小铲子、小刷子,一点点剥开掩埋“宝藏”的土层……
“有了,有了……”来自天山网的刘博成为第一个挖出“文物”的幸运儿,他告诉记者,“真没有想到,会这么有成就感,看到‘文物’出来的那一刹那兴奋极了。不过,我才蹲了这么一会,就累的不行了,考古学家们平时一蹲就是大半天,真的很辛苦。”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探方内都涌现出了各种“文物”,有当陪葬器的瓦当、陶猪、陶俑,还有古代的建筑“遗迹”,参加体验的记者们都难以抑制喜悦之情:“在这里既体验到了考古学家们工作的艰辛,又从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太有意思了!”
随后,记者团成员们还参观了考古陈列馆和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深入了解了汉代历史文化遗存和汉文化的魅力。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