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葛新权: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绿色考量
2018年03月02日 11:20:5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葛新权

  下面,我们提出从“五生融合”、“五观价值”、“五全要素”,以及城乡协同、虚实平衡、排放“优先”等方面,对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绿色化分析。

  “五生融合”。“五生融合”是指生命、生理、生活、生产、生态的融合。在传统“三生融合”中增加生命、生理,以强调人类的自然属性,是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平衡的本原要素。“五生融合”是企业、产业,以及经济发展,还有我们消费与投资,都应遵循的基本理念与原则。也就是说,人类一切活动与发展要满足其生命、生理、生活、生产的需求,更要满足社会和谐与生态环境的需求,即通过绿色需求实现人类及其活动与社会、自然和谐平衡,否则发展的代价是巨大的。在国内外过去的发展过程中,过度的需求、生产、消费,导致对自然资源与环境过度索取、浪费与伤害,远远超出自然的自愈能力和人类的治理能力,给我们留下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特别地,“五生融合”中的“生产”是指体现人类一切活动的绿色生产,它承载着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其目的是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绿色化建设,并满足我们人类的生命、生理、生活、生态绿色需求,尤其满足极简生活的绿色需求、社会与自然和谐需求。

  “五观价值”。“五观价值”是指从业观、环境观、财富观、消费观、幸福观。人类一切活动与发展能否与社会、自然和谐平衡,取决于我们人类所秉承与坚守的价值观。我们认为,人们的从业观、环境观、财富观、消费观、幸福观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从业观,倡导依兴趣从业,做事情追求做精、做出品牌,如中国建筑鼻祖鲁班,制陶、制茶、制药、制砚、铸剑大师,以及剪纸、泥塑、铁锅传承人等,他们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且做到极致;环境观,倡导尊重社会、企业、家庭、个人,敬畏资源、生态环境并承担责任,建立环境友好关系;财富观,倡导贡献社会,完善、成就自己,平衡物质财富与精神、文化财富;消费观,倡导满足美好生活的相对物质需要,鼓励简约生活消费,追求绿色消费、精神与文化消费,保护生态环境;幸福观,倡导尊重平凡与卓越,追求健康、快乐,感恩绿水青山,享受美好学习、生活与工作。因此,在绿色化发展中,我们可以把“五观价值”高度概括为绿色观。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主体,我们能否把经济体系建成绿色化的体系,取决于我们能否从从业、环境、财富、消费、幸福方面真正树立绿色观,并落实在行动中。

  “五全要素”。“五全要素”是指人才、科技、资本、制度(政策)、文化。无疑,制度与政策是不同的,但都有宏观与微观层面之分,这里我们主要指宏观层面上的制度与政策。制度与政策是我们创造(制定)出来的知识产品,从这一点上把它们概括为一类。当然文化也是知识产品,但它不是短期创造(制定)出来的,而是需要通过长期营造、积累形成。在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中,关注的要素是劳动力、资本,以及科技进步代表的科技。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与启示,在人类活动,尤其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劳动力、资本和科技进步不可缺少,但还有重要的要素。为此,我们提出人才、科技、资本、制度(政策)、文化组成的“五全要素”。人才具有智慧,可以创造出新思想、科学、技术、设计、工艺、艺术、制度(政策)、文化等知识。相比之下,“五全要素”突出人才、制度(政策)、文化的重要性,是人类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需的、不可缺少或替代的要素。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需要支撑绿色发展的现代化的人才、科技、资本、制度(政策)和文化。

  城乡协同。由于我国现实存在的城乡差异,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应从这个实际出发,并着力减少差异,提高城乡均衡发展的一体化程度。在绿色发展中,农村发展有着较大的空间,大有作为。城市发展面临着巨大排放压力,农村发展比城市发展有着得天独厚优势,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巨大、可能的空间与容量。因此在整个绿色发展“一盘棋”中,城市应对农村的绿色化贡献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给予补偿,有利于利用后发优势,把城市向农村转移的产业发展成为低碳、节能减排、环保、生态的绿色产业,统筹城乡环境建设,防止诸如忽视或忽略农村根本、深层次的问题,以及损害农村绿水青山等后发劣势,实现城乡经济循环。对于城市经济发展,首先,需要与智慧城市建设相融合,城市经济支撑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反哺城市经济发展,依靠智慧发展区域中心大城市,以及大城市群;其次,需要与国企改革中的所有制混改相融合,以激发新时代下新制度的新活力;第三,需要与质量、品牌、专利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相融合,尊重创新者,尊重企业家,尊重劳动者,培育创新与工匠精神;第四,需要大力度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金融风险,抑制资产泡沫,并与绿色发展相融合,以低碳、节能减排、环保、生态推动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农村经济发展,首先,落实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部署,如期完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大目标任务;其次,大力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在保护下选择绿色产业,开发利用农村资源,既保护绿水青山,又实现脱贫目标;第三,大力推进“三农”融合,提升农村市场经济竞争力;第四,大力推进农村城市化与生态城市建设,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第五,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能教育,鼓励城市人才向农村流动,以满足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才。

  特别地,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需要基于绿色发展,统筹城乡,引入绿色化要素,进行价格体系改革,尤其是农产品价格改革,平衡城乡利益,保护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实现城乡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

  虚实平衡。鉴于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存在的失衡现象,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以绿色发展推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融合平衡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一系列加严的金融、保险、证券与股市监管政策与措施出台实施,对解决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衡,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让虚拟经济回归服务于实体经济,都取得了进展,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但这还远不够。在绿色发展下,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形成融合平衡,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特别地,在大力发展绿色实体产业基础上,需要大力发展绿色生产性服务业,为生产提供优质的中间服务,加速第二、三产业融合。一方面,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2017年印发的《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促进生产服务、流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提升对区域产业升级的支撑能力,促进绿色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对第三方的服务业进行规范与监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今后需要加大对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商务服务等的支持,制定和完善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服务标准,同时继续加大对金融服务的监管,引导服务业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再一方面,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加大制造业及其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通过绿色低碳循环的制造业集聚发展,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作用,反过来促进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

  排放“优先”。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经济发展必然产生排放,通过对排放全过程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不达标的排放是非法的,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破坏性。在保护大气、水、土壤、生态,以及绿水青山前提下,在排放达标的情况下,随着经济发展总量增长,排放总量是增加的,此时我们需要考虑,这个排放总量是否在我们的处理能力容量或环境所能接受的达标容量内?如果排放总量在这两个容量内,则此时的经济发展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排放总量超出了处理能力容量或环境所能接受的达标容量,则因短期内不可能增加处理能力容量,需要选择降低经济发展总量,减少排放。因此,在绿色发展下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需要考虑经济发展与减排的关系,并且当发展与减排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选择减排“优先”,即减缓发展,控制排放。特别地,一方面,城市发展规模不能超出其排放处理能力和容量。另一方面,城市生活垃圾及其他废固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差距还是很大,显现出“垃圾围城”现象。随着农村经济与城市化发展,以及城市向农村转移,农村的生活垃圾及其他废固比城市严重得多。可以说,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是生态环境最后一根“稻草”,如果污染了,那将是全面毁灭性的灾难,应引起高度重视。为此,需要把城乡的生活垃圾及其他废固减量治理纳入现代化经济体系中,依“技术+制度(政策)+文化”融合破解技术、制度(政策)、文化瓶颈,全面实现城乡零废弃。

标签:绿色发展;要素;资本;排放;协同;制度 责任编辑:金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