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领航新征程】开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场稻田里的“绿色革命”
2018年03月07日 10:10:10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达州3月5日讯(记者 余开洋 摄影报道)四川开江,地处四川省东部,大巴山南麓,位于渠江支流明月江的两大源头白岩河、新宁河流经之地。开江历史悠久,于南北朝时期(公元553年)置县,距今已有1450多年历史。作为传统的农业县,开江境内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盛产多种农作物;但同样面临着传统种植收益甚微,土壤生态系统退化,市场风险难以掌控等制约发展的几大难题。

  一场稻田里的“绿色革命”。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等问题。

  面对新形势,近年来开江县发展立体循环种养,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乡村方面的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希望的田野 一场稻田里的“绿色革命”

  初春的靖安乡竹溪村,到处生机勃勃。四川新闻网记者在这里看到,当地村民正利用开江最优质的稻田和宝石湖水库渠系,通过开挖深沟,加高加宽田坎,形成“挖泥成沟、堆泥成基、泥里鳅鳝、水里养鱼、基上果菜”的立体循环种养。这种将农业产业结构由“平面式”向“立体式”转变的做法,被形象地称为“稻田+”。

  生态农业经济学博士明星霖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2016年他首次来到开江县调研时发现,开江有着农业发展需要的很多有利条件比如:地形平缓、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远离大城市没有污染等等。但农民的种植习惯依然是靠化肥、农药提高和维持产量,亩产值只有1500元左右,若计算土地、劳动力成本,每亩利润不到200元。“种粮食挣不到钱,就还不如外出打工,这就导致了大量粮田荒废,农民失去了对种地增收的信心。”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成为了开江县委、县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为破解传统稻田经济发展的瓶颈,开江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先示范、后推广的改革实施路径。为此,开江县委政府聘请了专业服务机构和专家顾问,对开江农业进行深度调研,并引进成都英特莱农业项目咨询策划有限公司整合资源、搭建团队,组建了开江稻法自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示范区研发和运营的主体,一场稻田里的绿色革命正在悄然进行……

  稻田里的“文章” 一张农旅融合的生态名片

  “我们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深化农村‘6+11’综合改革、精准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建成了3.5万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验示范区。其中,有机循环农业示范区0.5万亩、优质高产水稻示范区2万亩、稻鸭共育示范区0.5万亩、银杏产业示范区0.5万亩。”开江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办公室彭举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他们根据地形按50-100亩划分不同规模的产业效益单元,对每一个产业效益单元采取隔离和防逃措施,效益单元中以水稻种植为基础,配套养殖鱼、泥鳅、青蛙等,形成“稻田+”立体种养生态系统。

  穿梭在靖安乡的田间里,一座座带有浓郁农事风情的雕塑相继映入眼帘。一问村民才知道,这些建筑物均是由24节气为主要元素建造的微景观,自立春开始,止于大寒,环形排列于村庄,无意中也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据悉,目前“稻田+”正努力挖掘民俗以带动乡村旅游,开展以体验式推动产品会员制营销和将后端消费导入前端众筹,一张开江农旅融合的生态名片正在打造之中。

  毓秀开江 一次和川东小平原的美丽“邂逅”

  “祖祖辈辈都在埋起脑壳种庄稼,没想到稻田里还有这么多文章。”竹溪村村民李文轩曾是村里的干部,10年前外出务工,如今早已厌倦疲惫奔波的工作与生活,看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如此之大,去年他决心留在本村发展。

  “外出打工以后家里的田一部分让给了邻居种,其它的都荒废了。”李文轩说,如今他已将家里的粮田全部流转,自己还在当地的农业公司做库管。土地流转之后,李文轩不仅获得了土地收益,还转变为工人获得劳务工资。除了流转土地的收入,做库管每个月还可以拿到2600元的工资,接下来他还计划在旅游服务区内买一间门面搞经营。

  “我们竹溪村过去道路又窄又烂、坑坑洼洼,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村民尹建指着前面的一条小河介绍说:“我们竹溪村就是因为这条小溪和岸上的竹林而得名的,现在修建了标准化的河堤,这条河也越来越让人喜爱了,希望大家都来我的家乡走走看看……”

  指着面前广袤的水稻田,靖安乡郑山川自豪地说:“别看现在田里静悄悄的,不出几个月,‘稻浪滚滚蟹鱼肥,争问游人贵不贵’的局面就会出现。” 按照开江县委、县政府的通盘谋划,到2018年底,该县将利用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将已小有名气的优质、绿色、有机水稻扩大到3万亩的种植规模。

  据悉,2017年示范区已实现年亩产值1.5万元、利润达0.8万元,带动贫困户1237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初步形成了“政府+”促投入、“产业+”促转型、“平台+”育主体、“生活+”促升级、“党建+”助脱贫的“五+”促“五化”的开江模式。

标签:田野;农业供给;发展 责任编辑:金英磊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