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际新闻 正文
非洲医院里的中国医生 病人因他们不惜千里求医
2018年08月22日 19:47: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图为:王乐见女儿寄往非洲马里的明信片 台州市中心医院供图 摄

  中新网台州8月22日电 (见习记者 范宇斌 通讯员 李婧)“爸爸,你过得好吗?那里有什么神奇的事情?”“爸爸,我真的好想你啊!你什么时候能回来陪陪我?”“爸爸,我当上了学习委员,很多同学对我刮目相看……”从2017年10月开始,浙江台州的一位7岁女孩向遥远的非洲寄出了一封又一封“家书”,而收件人均为她的爸爸——王乐见。

  王乐见是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检验科的一名医生,2017年7月21日,他作为中国第25批援马里医疗队队员启程奔赴马里参加援非工作,至今已经一年多了。王乐见所在医疗队支援的马里医院位于马里首都巴马科,是中国援非建造的首家综合性国家级医院。

图为:中国第25批援马里医疗队 台州市中心医院供图 摄

  援外医疗队的工作无疑是神圣的,但同时也是孤独、苦寂的。初到马里,王乐见不得不直面马里恶劣的自然环境、动荡不安的社会秩序以及语言障碍。“这是一种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历练。”王乐见苦言。

  “这里的卫生条件较差,蚊虫肆虐为一些传染病提供了天然的温床,感染疟疾如同感冒一样时常发生,我一上午可以打死四五十只蚊子。”王乐见告诉记者,这里的医疗现状让人痛心,当地患者生了小病能拖则拖,一直拖到不好医治甚至死亡。

图为:台州医生在为非洲马里的一名患者做手术 台州市中心医院供图 摄

  “一个15岁男孩,1年前手腕处的枪伤,1年后的今天肿块直径20公分,需要截肢。一个7岁男孩,因局部外伤感染引起大片皮肤、软组织、肌肉的坏死……”王乐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说,“这些在国内都是不可能发生的!”

  在马里,中国医疗队员用他们精湛的医术和无私奉献赢得了当地人民的爱戴。

  “马里医院规模比不上国内任何一家二甲医院,但在马里名气很大,马里甚至周边国家的患者,都会千里迢迢来这所医院看病。”在王乐见看来,只因为这里有中国医疗队。

图为:台州医生在非洲马里医院工作 台州市中心医院供图 摄

  曾经有一位马里患者,一直受着“大象腿”困扰,往返当地多家医院无法确诊。验血后,王乐见在血液中发现了微丝蚴,认为这是典型的丝虫感染。经过对症治疗,这位马里患者症状减轻并逐渐康复。由于丝虫感染在马里并不多见且当地的检验医生不能诊断。患者来医院复诊时,专门跑到化验室,对王乐见竖起大拇指:“médecins chinois très bien(中国医生特别棒)”。

  “对我来说,这些都是小事,但在他们眼里不一样。”每当看到患者信任的目光和满意的笑容,王乐见更加坚定了他的选择。

图为:台州医生在指导非洲马里的医生 台州市中心医院供图 摄

  王乐见在医疗队主要负责外交人员、中资企业等人员的疾病检测与健康体检,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人员培训、疑难问题的解决以及中国援马里药品、耗材的管理。但是人员条件有限,中国医学专家往往都成了“杂家”,什么都要“管一管”。

  马里医院化验室就一台血球仪、一台生化仪、一台免疫分析仪,就是在这种药品匮乏、器械简陋、配套设施不健全的条件下,王乐见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患者的疾苦。

  援马期间,王乐见完成了近3万件次、44份骨髓检查。他通过反复灌输、培训、纠正,逐渐帮助科室的医务人员树立起了质控管理意识与体系,开展了新技术、新项目3项。他编制的一套质控软件供临检室、生化室使用,培养形态学医生2名,编制小程序做到药品零差错、零报废、零断药等等。

  然而,每到月稀人静之时,王乐见徘徊在宿舍窗前,放松疲惫的身体,耳边萦绕着妻女的声音。但是王乐见却说:“无论多么艰难,我都要努力去做,做了才有希望,不能愧对患者的期盼,医院、祖国交予的重托。”


标签:非洲;求医;医生 责任编辑:冯一伦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