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百年钨都脱“三困”
2018年02月07日 08:28:40 来源:人民日报

  驿道石苔密布,远望层峦叠翠。新春佳节将至,记者来到江西省大余县,深深感受到,这个中国钨业开采发源地,正阔步走进转型发展的“春天里”。

  工业脱困:“一矿独大”转型破局

  在大余西华山矿场入口处,镌刻着“中国钨矿发现地”几个大字。20世纪初,这里开始开采钨矿,大余的命运从此与钨难解难分。

  然而,百年开采也让大余资源面临枯竭。2011年底,大余县被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最困难的时候,我们2/3的经济指标排赣州市末尾。”大余县县长钟旭辉说,县里通过财政、金融手段为企业救急脱困,同时着手引导企业另觅新路。

  大余云锂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墙上和展柜里,“伟良钨业”的展示资料还没来得及撤下。这家过去以生产钨砂为主的企业,如今已经成功转型为电池级碳酸锂生产企业,生产的原料也变成了从外地运来的锂云母矿。“转型投产后,年产值达5亿元。”总经理助理刘永红说。

  大余县委书记曹爱珍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调整和恢复,大余的“首位产业”已由钨及有色金属调整为有色金属新能源新材料。此外,新引进工业级无人机、汽车整车生产及零部件配套产业。大余非钨产业税收占工业税收的比重已提高到45.5%。

  生态脱困:绿色修复秀美重现

  矿山开采,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2013年4月,大余被列入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示范区。

  环境治理,规范钨矿开采是基础。大余县关闭小矿山40多个,取消大型矿权证32个,开展9个绿色矿山的建设试点工作,推进3个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大余地处赣江重要支流——章江源头,为护好一江清水,大余先后关闭沿线108家排污企业,设立水源地保护区红线,禁止新上排污项目。

  左溪河,位于大余县石雷钨矿下游。“这里的河水清了,是因为建了拦河坝和引水渠。”矿长助理刘财禄说,石雷钨矿建设清污分流工程,在河流上游建造拦河坝,把上游河道径流引入水渠,河水和雨水被直接引入下游,避开了污染河段。

  目前,大余县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一级水平,出境断面地表水质达标率稳定在90%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被评为“江西生态文明十佳示范县”。

  民生脱困:从“地下”回到“山上”

  黄龙镇大龙村,过去一半以上的劳动力都从事与开矿有关的工作,许多人常年工作在地下。“我在矿上干了17年,产量越来越少,身体也越来越不好。”村民蓝小平说。

  当人们不得不把目光从矿上移开,产业发展反而有了多种可能。从大龙村走出去的矿业老板唐向阳发现,大龙村的旅游资源其实和当年的矿产资源一样好:青山、绿水、古刹、飞瀑,还有优越的交通条件。

  几年建设,大龙村成为4A级旅游景区和5A级乡村旅游点。蓝小平也从一名老矿工,变为景区的管理人员。大余全县11个乡镇,规划建设了近30个乡村旅游点,“百里乡村旅游长廊”连点成线。很多像蓝小平一样的矿工,从“地下”回到了“山上”,办起了农家餐馆和农家旅舍。

  2016年,大余县第三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县旅发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旅游产业带动全县直接或间接劳动就业3.5万人,贫困群众的旅游收入占家庭总收入70%以上。

  “都说大余是资源枯竭型城市,但只是矿业资源枯竭,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农业资源这些绿色资源的发掘,加上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大余依旧大有可为。”曹爱珍说。

标签:一矿独大;石雷钨矿;大余县;钨矿;驿道 责任编辑:金晨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