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当城市遇上国际会议——蜕变
2018年06月08日 13:57:13 来源:浙江在线 曹蔚 金毅 王汝吉

  浙江在线6月8日讯(编辑 曹蔚 金毅 设计 王汝吉)北京和上海一直以来是重要大型国际会议的首选举办地。但随着中国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的深化,一些北上广深以外的城市也逐渐成为了大型国际会议的举办地,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希望凭借举办国际盛会的机会,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

青岛与上合

  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于6月9日至10日在青岛举行,这将是上合组织扩员后举行的首次元首峰会。青岛,也将成为世界阅读中国的又一扇窗。

  青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北线起航点和重要枢纽。改革开放40年来,青岛作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我国首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沿海城市,也是“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图为青岛五四广场及周边景色。(新华社)

  2017年,青岛市与上合组织有关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近400亿元,合作成果格外耀眼。从青岛出发的中亚(青岛)国际班列,全程4500公里,满载货物约十天就可抵达哈萨克斯坦,并将货物分转到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密切维系着青岛与上合组织国家的经贸往来。这样的运行时间,比海运节省约30天,大大提升了运输效率。

  连接历史与现实,青岛将借助峰会机遇,实现新发展。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将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图为青岛胶州湾大桥。(新华社)

  大型国际会议能给举办地带来的,除了真金白银的“利”,更大的益处是“名”——世界瞩目的国际盛会无疑能够促进举办地城市国际知名度的提升。而用更长远的眼光看,举办城市还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促进自身发展。国际会议向北上广深以外的城市转移,也是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的好时机。图为青岛港及周边。(新华社)

杭州和G20

  2016年9月4日至9月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圆满举行。

  G20对杭州来说,无疑是重大历史机遇。细数峰会带来的改变,会发现每一条路、每一面墙、每一个街景……都让人感觉到,这个独具韵味的千年古都正发生着巨大变化。

水更清,天更蓝了

  2017年上半年,杭州水气环境质量又创新高:空气优良天数累计128天,比“G20年”还多5天,令人惊艳的“西湖蓝”成为杭州“新常态”;两个省控劣Ⅴ类水断面,2017年7月顺利摘帽。

家门口的颜值变高了

  看得见的城市形象在变,看不见的百姓生活也在变。皇城根下,馒头山居民周敏凤住了30多年的老房子,第一次通了管道煤气,有了下水道。毗邻西湖,百年思鑫坊不再油烟升腾,清水砖墙、乌漆大门、雕花门楣、铜质门环被一一还原。还有供水、供电、供气等部门,也以G20杭州峰会为契机,实施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提升改造工程。环西湖道路新铺设了235公里电缆,改造更新165座开关站。改造完成后,环西湖一带用户年平均故障停电时间降至5分钟以内,与东京、巴黎等城市相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孙潇娜 梁臻 摄)

半小时跨越一座城,不是梦了

  “半个小时跨越一座城”,G20后,这已经不只是一句广告语。

  如今杭州的交通正在不断提速,上天入地,通行便捷度大大增加。通过整治,路面变得更加平整;地铁建设全面推进,出行的选择更多了;重大工程完工,城市的快速路也越来越多了…(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董旭明 摄)

杭州在世界人民面前红了

  在杭州生活了9年的澳大利亚人提姆说:“以前,很多外国人知道上海,甚至知道义乌,但不太了解杭州。”他告诉记者,“因为G20,杭州的国际知名度正在噌噌往上升。”近年来,询问他在杭州生活情况的本国朋友已不下50人,组团来杭州游玩、甚至工作,正成为外国人来中国的一个新选项。

  杭州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2017年,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3557.0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8.95万吨 。客、货量增幅分别排名全国前十大机场第2和第1。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姚颖康 蒋玲菲 叶临风 黄天然 摄)

  钱江新城灯光秀是G20峰会后杭州的一张新城市名片。白天游西湖,晚上看灯光秀,成了来杭州旅游的新“标配”。 (浙江新闻客户端 拍友 朱引炜 摄)

博鳌和博鳌亚洲论坛

  每年4月,来自世界各国的各界嘉宾齐聚博鳌,围绕共同关心的亚洲话题,寻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发展方向。论坛已经成为联接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桥梁,成为兼具亚洲特色和全球影响的国际交流平台。(新华社)

参会嘉宾的人数和构成证明博鳌影响力

  今年,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意大利、奥地利、俄罗斯等63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嘉宾参会,共商合作共赢大计、共谋发展繁荣良方,为亚洲和世界提供“博鳌智慧”。(新华社)

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蜕变为蜚声中外的小镇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位于万泉河出口的博鳌还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渔家小镇,1.5万名居民守着自家的田地和渔船,在这个三江汇聚入海的地方,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当年荒芜的海滩,如今有一连串以“海的故事”为代表的酒吧餐厅,它们已成为博鳌的一张名片,是很多参会嘉宾博鳌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华社)

  随着博鳌亚洲论坛对旅游、经济带动效应的进一步扩大,论坛永久会址周边,以南强村、美雅村、沙美村为代表的一批美丽乡村初长成。

  自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落户博鳌,世代以农渔为生的博鳌发生了巨变。以旅游业和服务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在博鳌发展迅速。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催生出会展业、物流业、文创产业等新业态,成为博鳌经济新的强劲增长点。2017年,博鳌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64.39元,同比增长7.6%。(新华社)

厦门和金砖会晤

  热情好客的厦门,素来开放包容的海洋胸襟,喜迎天下客。近年来,在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城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等重大战略叠加效应和鼓浪屿成功申遗、金砖会晤在厦举办等等的发展契机综合作用下,厦门已逐渐从宜居可人的花园城市蜕变成为活力可期的海湾型城市。(新华社)

厦门市会展业和旅游市场“业绩飘红”

  2017年9月3至5日,厦门金砖会晤成功举办。为厦门市会展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和机遇。根据相关统计监测,2017年9-11月厦门市共举办展览69场,会议2308场,外来参会总人数约170万人,全年会展经济效益达376亿元。

  图为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及周边景色。(新华社)

受益金砖会晤等多重效应影响,厦门市旅游市场“业绩飘红”

  2017年国庆中秋假日期间,厦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2.96万人次,同口径同比增长23.57%;旅游总收入25.49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28.65%。图为从鼓浪屿远望厦门岛。(新华社)

福建省对金砖国家出口14连涨

  在“金砖效应”助力下,福建对金砖国家外贸持续升温。

  今年4月份,福建省对金砖国家(除中国外,下同)出口36.2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5%,连续14个月保持两位数的增速。

  福建正以金砖厦门会晤为契机,积极拓展与金砖国家的经贸合作。

  (资料来源:浙江日报、中国新闻网、新华社、福建日报等)

标签:国际会议;青岛;杭州;北京;主场外交 责任编辑:沈正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