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国际化人才怎么“撩”?长三角这些新招你看懂了吗
2019年11月12日 15:17:22 来源:天目新闻 记者 陈佳莹

  “没有内外之分,真正做到了‘杭州是天下人的杭州’。”上周末举行的2019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开幕式上,网易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丁磊道出了他眼种杭州最珍贵的内涵。


IMG_6291.JPG


  图片来源于浙江新闻客户端

  正如丁磊所说,杭州是天下人的杭州,从参会者的构成中就能看出一二: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228所高校和科研院所、32个外国专家组织以及867名留学人员参会,还邀请到了诺奖获得者及海内外院士等顶尖人才39名,非华裔外籍人才113名……

  杭州这场人才大秀背后,是每座城市都想咬一口的国际化人才这块大蛋糕的现实需要。这个秋天,“人才大战”再度上演,国际化人才怎么抢?看看长三角的新“套路”。

  长三角各地再出新招

  随着秋季招聘如火如荼地展开,人才二字再度成为各大城市的热词,而作为GDP占比、进出口总额占比均居于全国领先地位的城市群,长三角对国际人才的渴望更胜于前。

  上个星期,南京可谓赚足了眼球。新发布的《2020年南京市人才购买商品住房办法(试行)》,为人才购房出台专门文件开辟优先通道,全市可售商品房均对人才优先供应,按人才优先、其他购房人递进的顺序选房,这在全国还是首次。

  对一座处于火热摇号中的城市而言,这可是个实打实的重磅消息,记者在这份新政中也发现,南京对国际人才也敞开大门,新政实施范围包含海外人才和港、澳、台人才。


IMG_6285.PNG


  图片来源于浙江新闻客户端

  杭州不甘示弱,也来了个全国首创的重磅。在今年的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上,杭州宣布试点实施人才创业新险种,包括科研保、创客保、科创E保三款,保险年费率最低可至3%,保额最高可达1000万元,且试点所在地政府根据人才和项目等级类别,还可提供最高30万元保费补贴。传达的意思不外乎,无论是科研还是创业,人才们只管来,不必有后顾之忧。

  最厉害的要属上海,两周前,44位诺贝尔奖得主,21位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麦克阿瑟奖、菲尔兹奖等奖项得主,100多位全球优秀青年科学家和中外院士科学家,齐聚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能同时把这么多“最强大脑”同时聚在一起,不得不让人感叹,上海可真牛了!

  “我们很羡慕上海。”杭州市人才服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G20峰会过后,杭州国际化程度迅速攀升,外籍人才的流入量也在快速增加,今年一个上半年就来了3763名外籍人才。但如果说目前杭州最缺乏的,或许还是在学术圈。世界顶尖科学院论坛看似是一场只有两天的活动,但背后是一座城市的科研硬实力和学术交流软环境,这场活动何尝不是上海招引国际化人才,尤其是顶尖人才最好的广告。“在这方面,浙江需要加快引入‘名校名院名所’,更需要耐着性子补上基础研究的短板。”他说。

  抢国际化人才要避开哪些“坑”

  究竟什么才是国际化人才?其实,人才国际化最早由英国城市地理学家彼得·霍尔在1966年提出,他把“各类人才聚集的中心”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一个鲜明特征。而在国内,人才国际化战略最早则是由上海市政府于2000年提出的。

  除了上海,近年来,深圳也正全面开发国际化人才资源,出台了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孔雀计划”“人才安居工程”“鹏程英才计划”,杭州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杭州人才国际化的实施意见》,提出“全球聚才10条“”开放育才6条”。

  国际化人才指的仅仅是海外人才或者外国人吗?其实不尽然。南京社科院院长叶南客在不久前的全国城市社科院院长联席会议上告诉记者,人才国际化不仅包括人才构成的国际化,即人们通常认为的海外人才或外国人,还包括人才素质的国际化,即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能力、专业化的国际知识、熟悉国际一般惯例规则等知识的人才群体。

  “一些城市认为引进海归和外国人才才是让人才国际化战略的主题,而将本土人才国际化视为补充,事实上,国际人才本土化与本土人才国际化犹如人才国际化战略的‘鸟之双翼’‘车之双轮’,比翼齐飞、双轮共进才能推进人才国际化进程。”叶南客说。

  而针对当前一些城市不计成本开展人才争夺战,也有专家表示,海外人才引进特别是高级人才引进成本极其高昂,但即使这样真正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仍需一个过程,一味强调人才引进考核数量的实现,会导致城市政府成本过高。事实上,国外的人才智力输出大多是社会中介组织的形式,这不仅意味着成本优势,还意味着“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治过程的形成。“为什么像中东地区的沙特阿拉伯,即使人均GDP水平很高,也难以成为真正的国际化的人才汇集中心?必须意识到,经济国际化导向必须转化为文化国际化导向与综合环境的国际化导向,才能缔造一个持久的人才国际化环境。”叶南客告诉记者,正如文化型国际化大都市巴黎主要依靠文化繁荣带动各国人才大量聚集,瑞士的日内瓦和洛桑有着100多个国际组织组织和大批世界各国人才的集聚,环境魅力是这两座既无地理优势又无贸易又是的城市的最大卖点之一,国内各大城市在“人才争夺战”也要认真审视自身的优势。

标签:长三角;GDP;企业 责任编辑:孙璐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国际化人才怎么“撩”?长三角这些新招你看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