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7

"攻陷"围棋后人工智能卷土重来 翻译领域将迎最强挑战?

编辑:周舸
导 语

2016年的一场“人机”围棋大战,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随着AlphaGo完胜世界围棋冠军、职业选手李世石,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工智能的潜力。

timg.jpg

  网络图片  

  浙江在线杭州2月17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周舸)2016年的一场“人机”围棋大战,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随着AlphaGo完胜世界围棋冠军、职业选手李世石,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工智能的潜力。在此之前,很多人都相信,围棋代表着人类的终极智慧,而这一终极智慧是机器永远无法企及的。但现在,大数据加上先进的算法就让人类永失了在这“终极智慧”上的骄傲。

  正当人们还沉浸在对上一次“人机”大战的津津乐道,以及对下一次柯洁披挂上阵的满怀期待中时,人工智能又向下一个人类引以为傲的领域展开了攻势。据环球网报道,2月21日下午2时由国际翻译协会(IITA)、世宗大学和世宗网络大学等共同主办的人类与AI的翻译对决将在首尔的世宗大学进行。人类翻译员还能捍卫自己的尊严,抵挡住人工智能的挑战吗?

  是“入侵”还是炒作?

  此次比赛,专业的翻译员将与SYSTRAN INTERNATIONAL翻译、谷歌翻译和Naver Papago进行对决,翻译内容包括文学和非文学类文章,翻译时间为50分钟,由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以及IITA专业翻译人士依据翻译速度和准确度进行评分。

  虽然目前AI翻译的速度大大快于人类翻译员,但准确度却仅能达到人类翻译水平的70%-80%。虽然最近利用可通读文章并分析文章脉络的互联网神经网络翻译(NMT)技术大大提升了AI翻译的翻译质量,但是目前依然无法达到人类翻译水平。再加上文学方面的翻译内容有一定难度,预计此次AI翻译的水平还会有所下降。

  据分析,举办此次活动是效仿2016年AphaGo击败韩国围棋国手李世石九段一事,企业认为可借此带来巨大的宣传效果。SYSTRAN、谷歌和NAVER等公司之间的AI翻译水平会被比较,预计都会尽全力准备此次比赛。

  无处不在的压迫感

  去年,Google官方对翻译将全产品线的翻译算法换成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系统(Nu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NMT),支持英语与其他八种语言的互译,这一大突破大大满足了人们使用工具自行翻译的需求。这一突破性的技术,使部分专业的人工翻译员开始担忧自己的饭碗还能否保住。

  那么,人工智能翻译员的出现会使从事人工翻译的工作者失业吗?答案是肯定的。人工智能翻译的规模化完美替换了人工智能无法大众化的缺陷。并且,人工智能在翻译领域的普及与运用,无疑会对难度较低的底层翻译工作造成消灭性的威胁。

  但是对于需要用到人类的感性思维与人文情感等功能的翻译,例如文学作品翻译,高级会议的同传等,短期内还是无法取代的。人工智能翻译将金字塔底端的大部分翻译者所摧毁,留下来暂时安全的金字塔尖少部分翻译者,而这些人往往需要掌握专业的金融、法律、文学等相关深度知识。

  事实上,人工智能在2016年已经给很多行业带来了压迫感,其中包括记者,律师,医生等。前段时间,曾先后担任过美国苹果、微软、谷歌这三大巨头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在《奇葩大会》上说:“未来10年中,人类社会将会有50%的职业类型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智能翻译的终点是高端工具?

  几乎可以这样认为,人工智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始终只会是辅助翻译的高端工具。2015年,《三体》英文版在美国获得世界科幻协会2015年度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如果真正去探究刘慈欣《三体》之所以获奖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三体》的翻译符合国外的阅读潮流。这其中获奖的一半功劳要归功于刘宇昆的翻译。用刘慈欣在获奖感言中所说的,“翻译作品总是在跨越两个不同的文化和时空。就这本书而言,这座桥梁就是刘宇昆。他的译文非常好,几近完美。”

  其实《三体》的案例几乎可以看作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工翻译的极致案例。如果你找来一个最聪明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它翻译《三体》这样的文学作品始终是无法超越人本身的。因为人工智能始终只能对表意进行基本分析,它对《三体》背后所隐藏的一些主题表达以及作者在文章之中暗藏的一些思想倾向无法真正挖掘。

  人工智能翻译短期来看不太可能取代人工翻译,它更多是辅助一些高端翻译的工具。长远来看,人工智能也不可能取代人,它只会是人的工具。

  (综合环球网、天津日报、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