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篇题为“电子脚链佩戴者的苦恼”的文章在韩国社交媒体上传播,文章描述了佩戴电子脚链者的日常生活,颇有替这些人“叫屈”之意,引起韩国民众反感。
电子脚环设备。资料图
浙江在线杭州4月28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冯一伦)为防范那些有过性犯罪前科的人再次犯案,韩国法院要求这些人刑满释放或假释后必须24小时佩戴电子脚链,方便跟踪、监督,降低再次犯罪的几率。
不过,近期一篇题为“电子脚链佩戴者的苦恼”的文章在韩国社交媒体上传播,文章描述了佩戴电子脚链者的日常生活,颇有替这些人“叫屈”之意,引起韩国民众反感。
两次以上性暴力犯罪强制佩戴电子脚环
根据“旨在跟踪定位特定性暴力罪犯的电子装置佩戴法”,韩国2008年开始施行电子脚链佩戴强制措施,适用对象为犯两次以上性暴力罪、性侵未满13岁儿童的性暴力犯罪分子、假释或缓期期间的性犯罪分子,法院将根据具体情况裁定电子脚链佩戴期限,最长为10年。
当佩戴者进入禁入区域,电子脚环就会强烈震动,监控中心屏幕会弹出提示,观察员会迅速作出判断,并通过专用手机通知当事人。如果受监督者对电子脚环进行破坏,未携带专用手机,不接听专用手机,都会接到警报。
佩戴者擅自分离、损坏、拆解电子装置,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电视台采访佩戴者。资料图
媒体报道电子脚环佩戴者引发公愤
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引起争议的文章其实引用的是JTBC电视台曾经做过的一档时事节目《李奎研的spotlight》,讲述了佩戴电子脚链者的所谓“苦衷”。第一个主人公是一名再婚男子,他一直对妻子隐瞒自己佩戴电子脚链的事实,担心对方知道后婚姻不保。他说:“洗完脚,一定要擦干净电子脚链,否则皮肤会生病。我不是狗,整天戴这个东西感觉很累。我想过把脚链弄断,甚至想过自杀,电子脚链不是让人反省错误,而是让人变得更坏。”
另几名主人公也纷纷抱怨说:“在现实生活中,电子脚链就像另一种监狱,根本无法让人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感觉还不如去牢房服刑。”“腿骨折了,也不敢去医院,害怕别人知道我有过性犯罪前科,戴有色眼镜看我。”“女朋友发现我佩戴电子脚链,再也不想见我。”这篇报道似乎给人感觉是在为性犯罪分子鸣不平。很多韩国民众义愤填膺地回击说:“那些曾经被伤害过的受害者,她们遭受的痛苦比你们更甚……电子脚链就是要让你们生活处处不便,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JTBC电视台声称制作相关节目并不是替那些佩戴电子脚链的人“叫屈”,而是指出电子脚链有漏洞,佩戴者有可能找专业人士撬开或改造脚链。
多国使用“电子脚环”进行监管
今年2月,德国联邦政府就遣返难民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规定。按照新规定,今后所有被拒难民将更快、更有效地被遣返回原籍。遣返前,为防止潜逃,被拒难民失去自由的时间延长至10天。新规定还包括,将扩大对所谓"危险分子"的遣返拘押,一些遣返的重点对象将必须佩戴电子脚镣。
而在泰国,政府使用“电子脚镣”监管“狱外服刑”人员,缓解监狱拥挤问题。泰国在2014年3月首次使用该监控设备,主要用以对酒驾司机为期7日的行为管制。
2014年12月18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合议庭法官宣读完对罪犯陈勇予以假释的刑事裁定书,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即上前为其佩戴了内含GPS芯片和SIM卡的“电子脚镣”。
这是中国法院首次通过法律文书明确对假释对象实施电子实时定位监管。陈勇将接下来六个月中将通过“电子脚镣”接受无间断的实时监管。
上海一中院方面透露,监管机关可通过“电子脚镣”内含的GPS芯片和SIM卡实时追踪佩戴者的踪迹。本案主审法官陆宇鹰接受采访时表示,首次将“电子脚镣”纳入假释案件审理程序,并写入裁定书,主要是为了运用远程定位技术,加强对假释对象的监管,预防其违法犯罪,实现社区矫正与狱中改造的无缝对接。
(综合新华社、环球时报、中国新闻网、观察者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