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0

共享雨伞、充电宝等产品都走红 “花式共享”创业到底靠谱吗?

编辑:金晨
导 语

继共享单车迅速占领城市街头之后,近日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雨伞相继登场,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作为公认的创业风口,共享经济经过数年的发酵依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让人不禁思考:这场共享经济的创投热还将持续多久?

  浙江在线5月10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金晨)继共享单车迅速占领城市街头之后,近日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雨伞相继登场,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作为公认的创业风口,共享经济经过数年的发酵依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让人不禁思考:这场共享经济的创投热还将持续多久?接下来还将可能出现哪些共享载体与创新模式?

  日前,共享篮球平台“猪了个球”宣布完成千万级Pre-A融资,共享充电宝“街电”获得聚美优品3亿元的投资,共享充电宝“小电”、“来电”分别获得投资方2000万美元A轮融资。共享雨伞、共享玩具、共享服装等都进入了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体系。那么,这些共享产品都靠谱吗?他们是真正的共享经济吗?

CshKFlkSjCGAaQqdAACFWA64cRk664.jpg

  共享充电宝也在昆明亮相 中新社记者刘冉阳 摄

  昨天,国内知名互联网+智库——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9450亿元,增长率为76.4%。而共享充电宝作为最新的“共享系列”近来动作频频,引起了业界关注。

  街电引来3亿资金入局 十余家公司入场共享充电宝

  可以说,5月份之前,“共享充电宝”还只是一个在科技圈被小范围讨论的话题,但在几天之后,它成为了不亚于共享单车的创投圈新秀。

  5月4日,界面独家发布了聚美优品3亿元投资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新闻。隔天上午,微博就爆出了王思聪的看衰评论,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随后做出回应称“欢迎思聪监督,街电做不成可以做公益”。这个引发王思聪和陈欧隔空互怼的主角,就是一款名为街电的共享充电宝。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目前共享充电宝领域已有十余家创业公司入场,小电科技、来电科技、Hi电等企业相继宣布获得亿元级别的融资。从投资方来看,今年3月底至4月上旬,腾讯、鼎辉资本、金沙江创投等超20家资本巨鳄机构已经入局,累计携大约3亿元资金涌入到共享充电宝领域。

  对此,国内共享经济领域知名专家、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目前主流的共享充电宝主要有三大模式:以来电科技为代表的“移动模式下的移动共享”,人和充电设备都是可以移动的,主攻大场景大设备,包括商场、高铁、火车站、机场、景点、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一台单机设备可放几十个充电宝;以街电科技为代表的“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主攻小场景,包括餐厅、咖啡馆、酒吧等,一般单柜有6个或12个充电宝;以小电为代表的“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主打的是每一张桌面,线机一体,不需要交付押金,扫码付费后就可以直接充电。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O2O部助理分析师陈礼腾认为,共享充电宝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本阶段最主要的就是快速抢占市场,积累稳定用户,这也是网约车以及共享单车在发展前期花费大量资本所做的事。“在前期,平台拼的是效率和资本,只要有了稳定的用户,未来的盈利就不是大问题。”

  同时他也表示,共享经济模式目前存在的核心问题就是信用问题。共享模式的押金无疑是新用户不能进入的最大阻碍,共享单车结合芝麻信用分大力推行信用免押金,共享充电宝也可以做到,比如街电、来电已经开始推行芝麻分600分以上免押金。

189120835.jpg

  (网络图片)

  共享模式延伸至篮球场 雨伞也玩起了共享

  除了异军突起的共享充电宝之外,共享篮球也是创投圈热议的新鲜话题。5月5日,共享篮球项目“猪了个球”完成千万级Pre-A融资,投资方为马笛儿投资,标志着共享经济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篮球场。

  据了解,“猪了个球”是一个篮球自动分时租赁平台,目标是为全国5000万篮球好爱者提供便捷且高性价比的篮球自动租赁服务。有消息称,团队创立该项目的初衷源于其中一位创始人本身的需求:大量篮球爱好者在打球过程中面临着临时想打球却忘记带球、自带球容易丢、经常被借球无法按期归还等问题,希望通过篮球共享的模式来解决以上痛点。

  “猪了个球”的共享篮球概念主要通过电子储球柜落地,用户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扫码取球,收费每小时2元,押金费用为29元,主要分布在全国80%以上的室外运动场馆。团队未来计划在华北、华东和华南三个地区的23个城市进行大量铺设,目前的收入来源主要为篮球的租金,未来则希望通过积累流量进行变现,同时也会涉及广告和赛事运营等层面。

  与此同时,一种全新的品类也加入到了共享大军中,那便是雨伞了。3月底开始,名为“魔力伞”的共享雨伞借还机出现在广州的地铁站。共享雨伞借还机设置在地铁闸口处,机身为橙黑色相间,共有5条轨道放置雨伞,每台机器可放置55把雨伞。雨伞上方的机器屏幕显示了借伞、还伞具体操作步骤,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支付押金,然后等待指示灯变化即可借、还雨伞。每把雨伞使用12个小时内,费用为1元,押金20元,如果芝麻信用积分超过600的用户,可免押金。据创始人沈巍巍介绍,广州6个地铁站一共投入1000把雨伞,吸引了4000位用户,一个月下来,除两三把被毁坏,其余都可以正常使用。目前,这款魔力伞已在芝麻信用总部、广州地铁站分布,另外,福州地铁正在与共享雨伞企业魔力伞商谈合作,考虑将其引入地铁1号线站点。

189120840.jpg

  (网络图片)

  花式共享到底是不是共享经济 共享品类必须符合刚需

  基于与传统共享经济概念的不符,这些共享产品从本质上就遭到了质疑。互联网观察家葛甲指出:“本质上这些都不是共享经济,都是租赁的一种变体。共享经济的要义是闲置资源进行共享,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思,而不是让你一家公司买了充电宝放到外面让人用,期待形成使用习惯后再来收费,或通过无利可图的业务发展来支持资本溢出效应,这些做法本质上是与共享经济背道而驰的。”

  这些共享经济的业务模式对于用户来说有其便利性,不过对于一种商业模式来说,能否赚钱、怎么盈利才是投资人最关心的。目前,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等项目都刚刚起步,并没有明确的盈利点,他们所宣传的“希望通过积累流量进行变现,同时也会涉及广告和赛事运营等层面”或者“把充电宝租赁当作入口,信用消费、广告都是可以承载的业态”也都是预想中的商业模式。

  共享物品的经济模式基于高频,其盈利点也需要用户的高频使用。如果用户的使用率较低,那么成本势必会提高,盈利也增加了难度。更重要的是,共享的物品维护成本居高不下,可以看得到共享单车的破坏率就是一个例子。投资了共享充电宝的红点中国管理合伙人袁文达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规模的角度看是闪电战,从体验、运维角度看则是持久战,如果连续打开两个充电宝都是坏的,用户很容易流失”。袁炳松称,虽然进入门槛低,但打一场持久战则需要融资、运营管理、技术研发能力,战争才刚开始。

  来桐资本总经理叶子倩也认为,共享经济本身可行,并不代表每个共享经济的项目都可以成功。“这不但在于共享经济本身的市场是存在天花板的,门槛越低,越容易死在半路上,也在于共享经济需要培养用户习惯,不是什么都可以拿来共享。比如在中国,家居和办公品类的二手交易市场还不错,但对于服装配饰类的产品,愿意共享的人就比较少。

  针对目前市场的主要项目,叶子倩认为目前以共享办公的模式居多,其商业模式类似于3W咖啡、WeWork等方式,通过租赁闲置的办公场所来获得企业收益。除此之外,就是市场上常见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之类的产品。对于这些共享项目,她的意见是不能将商业模式做得太重,用资本去改变用户习惯的项目,并不是一般创业者可以撑起来的。与此同时,创业者应该明确共享是能够让各方受益的模式,要提高闲置资源使用效率,不抢占寡头的利益,让各个参与方都能解决一定的痛点或者有所受益,并且以最快的速度让用户养成共享习惯。

  另外,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则告诉记者,他并不看好所谓的共享经济,并称之为“资本玩家的盛宴”。他认为,虽然许多创业者喜欢拿共享经济概念做文章,但大部分相关项目并不具备真正的市场需求。

  (综合北京青年报、杭州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