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9

9年“限塑令”近乎名存实亡 塑料袋为何依旧我行我“塑”?

编辑:金晨
导 语

9年过去了,“限塑令”几乎名存实亡。甚至让人感觉塑料袋的用量比以前更大了:小商铺随便给,大超市从中赚得钵满盆满——手拎袋一律收费,连卷袋则以强制消费的方式转嫁到商品价格中,使“限塑令”沦为“卖塑令”!

  浙江在线6月9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金晨)包装袋一拽十几个,也没看他们有那么多东西要买啊。”每每早起逛超市时,眼看大爷大妈们在蔬果区拿走成打的包装袋,胡女士都有些纳闷,“限塑令形同虚设,该怎样促进环保?”近日,记者走访多家超市,看到许多顾客会一次性拿走六七个袋子,一拽就是两米多,并直接把包装袋揣进裤兜。

  此外,记者走访市区多家农贸市场、净菜市场发现,这些场所俨然成了“限塑令”的“死角”,向消费者免费提供塑料袋早已成为这些场所的一种“行规”。摊位前只要有人买菜,摊贩就会热情地拿出一两个甚至更多的免费塑料袋装菜。每个摊位上都摆放着厚厚几叠超薄塑料袋,这些塑料袋大小不一,根据顾客需求免费提供。“老板,再给我套几个塑料袋,万一漏在车上就麻烦了。”在一水产摊位前,刚刚买了一条鱼的一位男士要求老板再多给几个塑料袋,而老板也很“大方”地回答道:“随便拿。”记者发现,很少有消费者自带环保袋或菜篮子进农贸市场,因为绝大多数菜场摊主会免费提供塑料袋。

  您还记得吗?9年前的“六一”不仅是儿童节,更是“限塑令”实施的日子。这份“限塑令”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9年过去了,“限塑令”几乎名存实亡。甚至让人感觉塑料袋的用量比以前更大了:小商铺随便给,大超市从中赚得钵满盆满——手拎袋一律收费,连卷袋则以强制消费的方式转嫁到商品价格中,使“限塑令”沦为“卖塑令”!有些超市甚至根本没准备环保袋,想装东西只能买塑料袋,消费者想环保都不行。还有些商家通过“互联网+”推广塑料袋,付款时扫码关注,就能免费得“袋”。

388_295966_7e559bc1fe42fe4.jpg

(网络图片)

  塑料袋为何屡禁不止?白色污染卷土重来

  其一,塑料袋价廉、质轻、容量大、便于收纳、易于携带,上街买菜、超市购物、药店买药等都能够用到,众多优点令消费者“爱不释手”。

  其二,监管惩治力度不够影响了“限塑令”作用的发挥。质检和工商是“限塑令”的主要监管部门,前者主要监管塑料袋的生产,后者监管塑料袋的销售与使用。但是,塑料袋的生产企业实在太多,销售和使用塑料袋的场所更多,使监管变得困难。而且,生产非标准塑料袋不像生产假烟假酒或地沟油那样容易被人举报,甚至很多人并不知晓生产超薄塑料袋也是违法行为——即使举报,惩治的力度也不够,往往是这里制止了,那边又冒出来,监管部门也是鞭长莫及。对于“限塑令”中提到的铁道、交通、民航、旅游等监督部门来说,“限塑令”更不啻于“一纸空文”,既没办法监管,也无意愿执行。

  其三,从公众教育来看,虽然社会上关于“白色污染”的环保宣传教育不少见,但与“限塑令”直接有关的专项宣传,除了在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等特殊日子得到体现外,其他时间段则很难看到,而且宣传内容往往枯燥单调、形式单一,效果也欠佳。

  “限塑令”落空的背后,是白色污染卷土重来。有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装得到回收,而最终被有效回收的只有10%。很多超薄塑料袋既没有质量安全标识,也没有可降解标识,若被随意丢弃或不经处理进行填埋,可能200年也无法降解,长期残留在土壤中,会对土质和水体造成极大危害。

2014042256830625.jpg

(网络图片)

  一“堵”一“疏”齐治理 让“限塑”成习惯

  往昔那些布袋子、菜篮子,实际并没过时,依然能用并且好用,只是大家的观念被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裹挟着向前冲,认为限塑“很麻烦”“没必要”。然而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算算眼前的生活账,塑料袋为舒适便利加分;如果算笔长远的环保账,滥用塑料袋则为健康家园减分。与其等到不得不付出惨重代价,不如现在就脚踏实地出硬招,减用、限用塑料袋。

  一要“堵”,从源头上遏制。既然“限塑令”当初由政府推行,就不能完全依靠商家自觉来实现。环保、质监、工商等部门必须在塑料袋生产的审批、监控、执法环节中出狠招、抓落实,不让违规产品流入市场。

  二要“疏”,让政令更加接地气。完善塑料袋销售、使用和回收的全链条制度设计。塑料袋薄利多销,如果适当涨价,大家“扯袋”的手可能就会停一停。如果通过政府补贴,在超市等地对使用环保袋的消费者给予一定奖励,也许能鼓励更多人养成随身携“袋”的好习惯。此外,作为替代品的环保袋大都又贵又笨重。如果能利用新材料技术,做到平价又便携,相信不少人会为其转身。而有些商家已经开始提供上门回收快递包装等服务,既能提高用户满意度,还能提升环保形象,一举多得。

  最后,无论是堵还是疏,都离不开公众意识的转变。塑料袋早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弃之不用”并不容易。“限塑令”的本意不是添麻烦,而是可持续。这是个长期过程,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每个人的坚持。希望未来,“限塑”能从政令变为习惯。

xin_3430505271555484109402.jpg

(网络图片)

  『延伸阅读』拼环保 台北推出更严限塑令

  台北市环保局推动环保减塑,最快将于明年元旦起实施“两袋合一”新制,民众在连锁超商、超市和量贩店购买塑料袋,只能买同时可用于购物和装垃圾的两用袋。另外,环保局今年也要与业者讨论推出押金环保袋。

  台湾2002年推动限塑,但至今每年塑料袋使用量仍有180亿个,每人平均使用量将近欧盟的4倍,因此环保主管部门通过相关法规,购物用塑料袋限制使用对象、实施方式及实施日期,管制业者从2万家扩大到9万家,预计明年实施。

  台北市环保局指出,2013年12月,台北市推行“环保二次袋”,推广购物用塑料袋与专用垃圾袋两袋合一,至今年2月成效明显,已减少使用328万个塑料袋,但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间。环保局预计全市所有超商、超市和量贩店推行“两袋合一”之后,每年可减少2000万个塑料袋使用量,重量约为470吨。

  据了解,新规推行后,业者可代售由台北市环保局制作的环保两用袋,或依环保局公告规格自行制作具有企业识别标章的两用袋,向环保局付费取得防伪标签粘贴于袋身,再卖给消费者使用,售价则比照目前垃圾处理费。

  “减塑是一定要走的路。”台北市环保局局长刘铭龙表示。台北市环保局今年年底前将会持续与业者讨论,找专业公司设计,让新的两用袋外表美观、内在实用,成为台北特色,并将与业者讨论押金环保袋的可行性,让忘了自备购物袋的民众有另类选项,可支付押金借用,以逐渐达到推广购物自备环保袋的目的。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商报、人民政协报、新华日报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