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工智能”四个字已经是老生常谈。虽然无人驾驶汽车、阿尔法狗距离普通人还有些遥远,但歌曲推荐系统、Siri语音助手、运动手环等一系列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悄然占据了人们的生活。
浙江在线8月15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吴盈秋)如今,“人工智能”四个字已经是老生常谈。虽然无人驾驶汽车、阿尔法狗距离普通人还有些遥远,但歌曲推荐系统、Siri语音助手、运动手环等一系列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悄然占据了人们的生活。
咨询公司普华永道预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带动全球GDP增长14%,相当于15.7万亿美元,其中超过一半来自生产力的提升,这个数字超过中国与印度这两国目前的经济总量之和。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应该如何与时俱进?
机器会替代人类?
“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会给社会就业结构带来变革,旧式繁琐的手工劳动被新式高效的机器生产取代,会使得大量职业转型或消失。”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院长徐彦之表示。而据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与伦理学教授杰瑞卡普兰统计,美国注册在案的720个职业中,人工智能将取代其中的47%。
就连医生这种高大上的职业也岌岌可危。今年1月IBM公司的沃森机器人来到天津第三中心医院,只用了十多秒钟就为一位胃癌晚期患者开出了精准详细的诊疗方案。中国科学院院士贺林认为,未来5-20年,我们如果能够合理充分地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它将会大大提高医院内部的业务效率甚至医院间的转诊协作水平。
“反观技术革新的另一面,新的职业格局必将带来新的人才与就业需求,这也会不断催生出新职业,吸引大批就业者进入新的工作领域。”徐彦之认为,一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会被机器取代,未来将有更多的劳动者在知识领域工作,知识型工人会不断涌现。
哪些职业会首先受到冲击?
那么,人工智能技术将会首先冲击哪些领域和行业呢?
根据《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职业报告》,技术革新的浪潮首先将会波及的是一批符合“五秒钟准则”的劳动者。
“五秒钟准则”指的是,一项工作如果人可以在5秒钟以内对工作中需要思考和决策的问题作出相应决定,那么,这项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能技术全部或部分取代。也就是说,这些职业通常是低技能,可以“熟能生巧”的职业。
根据这一理论,翻译、司机、保安、客服、家政、会计等职业在未来均存在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可能。
而在实践中,人工智能已经成功帮助劳动者完成了具有重复性的脑力工作。比如,支付宝的智能客服问题解决率已经超过了人工客服。这意味着,职业中可自动化、计算机化的任务越多,就越有可能被交给机器完成,其中以行政、销售、服务业最为危险。
人工智能不是抢“饭碗”,而是升级“饭碗”
新科技带来新变化,不同年龄段、来自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产生强烈的焦虑感。我们现在的工作岗位未来会不会消失?掌握哪些职业技能才不会轻易被人工智能抢走饭碗?
“以下三类工作,过去、现在、未来依然会有劳动者的贡献。”蚂蚁金服副总裁、首席数据科学家漆远解释说,一是创造性工作,比如对科学与艺术和对未来的探索等;二是设置KPI和价值观的工作;三是情绪劳动。而劳动者想要不被淘汰,就要学会做机器做不到的事情,让自己的工作拥有更多创造性内容,不断迭代更新知识储备。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步伐。近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将“加快培养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
事实证明,每次技术革命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且,新技术的发展还创造出了更多新的工作岗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研究数据显示,制造类机器人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人类就业岗位总数。到2020年,机器人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直接或间接创造的岗位总数将从190万增长到350万,每部署一个机器人,将创造出3.6个岗位,是名副其实的就业“助手”。
因此,我们必须理性看待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从短期看,人工智能势必会对那些单一、繁重的劳动工作岗位产生不利影响;但从长远看,人工智能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带来的正面效用很大。
(综合人民网、经济日报、工人日报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