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至上主义的高涨契合当下美国的社会状况。白人至上主义的起起伏伏、时隐时现与白人群体感受到的社会现实紧密关联,人口种族结构的变化、文化宗教上的差异、移民数量的持续增长、社会经济资源的竞争刺激着白人至上主义的回潮。
浙江在线8月18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吴盈秋)当地时间8月12日,多个“白人至上”主义团体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游行。抗议者与反对者发生冲突,共造成3人死亡,30多人受伤。
这起事件深深刺痛美国,政界人士、新闻媒体,以及各路网友纷纷发声,谴责种族主义,表达担忧。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与小布什,8月16日发表一份严厉的联合声明,谴责种族偏执及反犹太主义。
老布什、小布什这对父子档前总统在声明中称,“美国必须永远唾弃各种形式的种族偏执、反犹太主义与仇恨。”
报道称,两人特别提及故乡也在夏洛茨维尔的美国独立宣言撰写人托马斯·杰斐逊。两人说:“一如我们为夏洛茨维尔祈祷,我们就会想起由该市最杰出公民在独立宣言里所写的根本真理:我们全都生而平等,并被造物主赋予不可剥夺的权利。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就此发表推文,引述反对种族隔离的前南非总统曼德拉的名言:“没有人生来就仇恨他人,无论是因为对方的肤色、背景,还是所信仰的宗教。”
截至目前,这条推文已经获得超过300万个点赞和120万次转发。媒体转引推特方面的说法称,这是有史以来点赞数最高的一则推文。
不只奥巴马,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也发表推文说:“煽动种族仇恨的人应该和游行的白人至上主义者一样受到惩罚。”
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对此事的态度也十分鲜明。她通过社交媒体言辞激烈地谴责“种族歧视、白人至上主义和新纳粹”。她表示,这些思想在美国社会没有存在空间。
人民网评:美国种族关系面临白人至上主义回潮的新挑战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白人至上主义从未在美国消逝。欧洲白人的北美殖民史、美国历史上的黑人奴隶制及长期存在的种族隔离制度等,既维系着白人在美国种族层级结构中的优势地位,也是支撑白人至上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历史遗产。
作为一种极端的思想潮流和危险的行动纲领,白人至上主义被美国主流社会所警惕和排斥,白人至上主义者在美国人口中的数量微乎其微。但值得注意的是,白人具有某种意义上的优越性、美国是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国家等思维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这为白人至上主义的形成与延续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土壤。2012年8月,白人至上主义分子韦德·迈克尔·佩奇在锡克教寺庙枪杀6人,致伤3人,其杀人动机与新纳粹仇恨组织的宣传煽动有关;2014年4月,73岁的白人至上主义分子弗雷泽·格伦·克洛斯在堪萨斯城犹太人机构附近枪杀3人;2015年6月,21岁的白人至上主义分子戴伦·鲁夫在南卡罗莱纳州查尔斯顿一个非洲裔美国人教堂内枪杀了包括牧师在内的9人。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白人至上主义的高涨契合当下美国的社会状况。白人至上主义的起起伏伏、时隐时现与白人群体感受到的社会现实紧密关联,人口种族结构的变化、文化宗教上的差异、移民数量的持续增长、社会经济资源的竞争刺激着白人至上主义的回潮。
由于人口出生率的种族分化,预计到2050年左右白人将成为美国人口中的少数,这对于试图维持白人主体地位的民众而言有着巨大的心理冲击;随着移民数量的持续增加,美国社会的文化和宗教异质性不断提高,亨廷顿对于维持美国国家特性的忧虑切实反映了部分白人民众的心声;在全球产业转移和科技升级过程中,美国制造业的衰退对普通白人民众的就业和收入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利益受损强化了他们对少数种族及外来移民的仇视,催生了种族主义与排外主义情绪。弗吉尼亚白人至上主义游行的组织者将此次活动视作面对全国的宣誓,是一场胜利或一个“转折点”。从美国当前的社会状况来判断,弗吉尼亚州骚乱绝非终点,白人至上主义活动可能进入一个活跃期。
系统性、全面性、持续性的种族歧视是美国种族关系的症结所在,而白人至上主义正是这一症结的根源所在。不全力遏制白人至上主义,弗吉尼亚骚乱将会成为美国种族关系进一步恶化乃至种族冲突的新起点。
(综合新华网、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