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欧洲各国短时间内频繁遭遇恐袭,再度引发安全担忧。为何欧洲恐袭频发?面对恐怖分子不断升级的手段,欧洲才能不再受伤?
斯洛伐克将恐袭警戒由一级上调至二级
浙江在线8月24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金英磊)斯洛伐克警察总监蒂博尔·加什帕尔23日宣布,从23日14时起,斯洛伐克将恐袭警戒由一级上调至二级。他指出,本周末斯洛伐克将在班斯卡-比斯特里察举办航空表演,8月29日和9月1日还将举行斯洛伐克民族起义纪念日(国庆日)及宪法日的大型庆祝活动。加上近段时间欧洲各国遭遇系列恐袭事件,因此斯方认为在这一特殊时期,需要采取比往常更加警惕的措施。
同一天,原定在荷兰鹿特丹举行的一场摇滚演唱会,因遭受恐怖主义威胁而被取消。晚些时候,警方在演唱会场地附近发现一辆在西班牙注册的小型卡车,车上装有煤气罐。
据悉,西班牙方面告知荷兰政府,23日下午5点30分左右可能有恐袭威胁,荷兰政府因此决定取消上述演唱会。报道称,虽然近期震动欧洲的恐袭尚未殃及荷兰国内,但荷兰政府时刻保持警惕。最近几个月,数次警告与相关报告均显示,与在巴黎及布鲁塞尔发生的恐袭有关的人员曾短暂入境荷兰。
被发现装有煤气罐的小型卡车
过去一周欧洲恐袭频发
当地时间8月21日,法国马赛发生一起袭击事件,一辆汽车连续冲向两个公交车站,造成一人死亡、一人受伤。此事虽然尚未定性,但难免让人想起数日前在西班牙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
8月18日,芬兰西南部城市图尔库连续发生两起持刀伤人事件,导2人死亡。
8月17日,巴塞罗那发生恐怖袭击,一辆白色货车冲上兰布拉斯步行街,造成14人死亡、百余人受伤。此事发生数小时之前,巴塞罗那西南约100公里的阿尔卡纳尔发生爆炸事件,当地警方认定这一爆炸事件与之后发生在巴塞罗那的恐怖袭击事件有关;而在同一区域,当天又发生了第二起爆炸事件,伤者包括数名警员。
回顾过去的一周,欧洲频遭恐怖袭击,面对恐怖分子不断升级的手段,欧洲才能不再受伤?
当地时间8月17日,西班牙巴塞罗那发生撞人事件,肇事车辆被拖走
面对挑战 欧洲如何应对
有分析指出,近年来,多起发生在欧洲的恐袭事件均使用汽车撞人、持刀伤人等方式,呈现“低技术、软目标”的特点。
除了恐袭手段的改变,近年来,欧洲恐怖分子“本土化”趋势加剧也是不容小觑的问题。欧洲反恐专家表示,中东恐怖组织与欧洲本土极端分子“对接”,使后者成为恐怖主义的“促进者”和共犯。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此前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随着极端思想的渗透传播以及欧洲各国内族群融合的矛盾依旧突出,不少欧洲本土的移民后代或其他对现实不满的人群,会选择响应极端组织的煽动口号,在本国内发动恐袭。
恐袭频发,尽管欧洲筑起了反恐的“铜墙铁壁”——加强反恐预警、情报搜集、边境管控等等。然而,面对恐怖袭击的新态势,现有的反恐举措已远远不够。
有分析指出,恐怖分子在著名地标作案频频得逞,暴露出欧洲城市公共场所安保严重滞后于反恐形势,及其所显示的“被动防御”状况。有鉴于此,德国研制出“红绿灯反恐预警系统”,用颜色评估危险分子,主动反恐。
此外,欧洲国家的反恐措施,还呈现联合协作、从“精英反恐”走向大众的趋势。英国与法国6月共同发布的反恐措施中,要求加强社会领域的宣传,表明了欧洲国家引导民众掌握反恐知识,调动民间力量反恐的决心。
巴塞罗那恐袭之后,西班牙首相拉霍伊表示,恐怖分子摧毁不了一个热爱自由的、团结的民族。而为遇难者默哀的民众也喊出“我们不害怕!”的口号,展示勇气和决心。然而,如何让民众不再受伤,恐怕仍是欧洲各国政府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反恐是项系统工程。面对国际反恐这一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军事打击手段已经暴露出局限性,“按下葫芦浮起瓢”等日益显现的问题呼唤世界各国齐心协力,拿出更有效的反恐战略。
黎明之前是黑暗。国际社会对极端组织的打击力度越大,其挣扎便会越猛烈。反过来也可以预见,恐怖主义势力越是挣扎,其距离末日便会愈发临近。反恐斗争是一场持久战,极端势力一日不除,国际社会就没有理由掉以轻心。唯有毫不松懈乘胜追击,彻底消灭极端势力,才能守卫好各国民众的幸福与安宁。
(综合中国新闻网、解放军报、中国网等消息)